2013-8-20 12:46| 发布者: 0eat0| 查看: 23403| 评论: 2
李虎、黄文菁:我们更感兴趣城市的问题
只把建筑扎根在城市,只做公共项目,是李虎和黄文菁的建筑理想。这不是容易的事,但也没有取巧的办法。
李虎、黄文菁,开放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代表作:歌华营地体验中心、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二环 2049、红线公园。
建筑师及事务所获奖情况 :2012 年 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2012 年 WA 中国建筑奖优胜奖。2012 年 北京年度设计奖提名。2011 年《新视线》杂志年度创意先锋。
开放建筑事务所位于北京二环东北角当代 MOMA 一栋建筑物的顶楼。一堵厚厚的围墙把里面的住宅楼和外面的马路隔开。进到 25 楼的事务所,必须经过两重管家。管家其实就是门卫,但因为是一个高档社区里的门卫,他们也有一个与之对应的高档名字。
这样的场景大概是李虎很不愿意看到的。2003 年,他和著名美国建筑师 Steven Holl 一起设计当代 MOMA,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即使是一个仅为少数人拥有的高档社区,也应该具备一些能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的公共空间。所以,他们做了很多工作,在社区里加入了能对外开放的电影院、书店、艺术馆、餐厅……但如今看起来,因为开发商、业主隐私等种种原因,社区并没有像预想的那么开放。但这个项目依旧是李虎自豪的,特别是建筑内部的恒温恒湿系统,能将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 20-26 摄氏度之间,而且不会干燥。工作室里的一棵大型绿色盆栽,养了很多年也依旧茂盛。
2010 年,李虎脱离了Steven Holl建筑事务所,开始和太太黄文菁一起专注于早在 2003 年两人在美国时就已成立的 OPEN 建筑事务所。离开的原因很简单,他想回归到公共项目、文化项目和教育项目中来。这原本是他在 Steven Holl 美国事务所时擅长做的建筑类型,可到国内以后,发现只有那些大型的项目才会邀请 Steven Holl 建筑事务所做设计。而李虎喜欢的公共项目,往往因为能支付的设计费用太低而无缘接手。
李虎、黄文菁作品:歌华营地体验中心,是面积只有 2000 多平方米的空间,要满足的是一个小型综合文化体的要求,包括教学、居住、小型展馆、小剧场、咖啡厅、图书馆等等。
李虎和黄文菁都来自明星建筑事务所,李虎在 Steven Holl 建筑事务所工作了 10 年,黄文菁在纽约时是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资深建筑师,做的都是精英项目。
“但实际上,有 90% 的建筑都是无人设计或非常糟糕的状态。中国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建筑师要设计体量很大的项目,但只有很少的时间,传统的、西方式的精雕细琢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应对。
OPEN Architecture 代表着一个最单纯的理想——如何让建筑为每个人所用。”
在这个宏大的理想面前,李虎的第一个做法是介入公共建筑。和以往在 Steven Holl 建筑事务所时期几乎只接触商业项目不同,OPEN 建筑事务所几乎只做公共性质的项目,他们很少介入私人住宅(他们唯一做过的私宅是自己的家)和只为极少部分人服务的会所等奢侈场所。
龙湾别墅是李虎和黄文菁的家,也是他们唯一的私宅设计作品。
公共事业项目的预算都不会太充裕,“所以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动脑筋怎么用便宜的材料做有趣的空间”。也正因如此,李虎和黄文菁可以在项目中部分地实践建筑理想。正在建造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他们在设计和建造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公立学校的建筑原型。有了原型之后,再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变化,推广到其他公立学校建设。
“有人在微博上说,有人抄了我们四中的设计去投标。我看了一点也不生气,我其实是想让人家去学习借鉴,这就是推广——当然你不能只抄一个外形。”说起来容易,但当他们后来接触到一个面积是四中三倍大的学校项目时,却发现这个“原型”完全不够用,他们自己也无解,并开始新的探索。
从之前动辄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项目,到如今大多是小体量项目,难度并没有降低。如果说,以往的实践需要花大量精力,在商业项目中自然而然地、有创造力地融入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那么现在,李虎和黄文菁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解决复杂的功能。“秦皇岛的歌华营地体验中心,面积只有 2000 多平方米,但方方面面要满足的是一个小型综合文化体的要求,包括教学、居住、小型展馆、小剧场、咖啡厅、图书馆等等。”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被动式节能和自然材料结合,朴素没有装饰的空间,开放灵活的体验,令建筑本身成为营地的一本教科书。
和那些选择在偏远地区做一些个人化建筑的建筑师不一样,李虎和黄文菁更愿意把建筑实践扎根在城市。“无论我们怎么谈农村问题,但身为建筑师,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城市。至于农村,能保持它的自然状态最好了。”李虎说。
城市的局限、功能的复杂性,需要建筑师非常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李虎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向窗外望去:“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北京太密了。但是你坐在我的办公室里就会看见,东直门这一带其实有多空旷。”他去工地的路上,还在三环四环,就已经非常空旷,“可我们还在不停地造五环六环七环和城市扩张,非常荒唐。”
“红线公园”是一个装置艺术作品,“红线”是指建设用地的控制线,这个装置意图将红色边界线上的围墙改造成线性的公园单元系统,代表着李虎和黄文菁对城市生活的理想。
和纽约、东京、首尔这样的城市相比,北京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大,但面临的交通、污染等问题却极为突出。OPEN 做过一个“二环 2049”的研究项目,以二环为切入点,探讨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策略。OPEN 设想将二环主路所占用的宝贵土地变成北京线性的“中央公园”,同时插入城市严重缺乏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
在网站的效果图上可以看到,原来二环的宽阔马路被减少到一两根车道,其他都是大片大片的绿地、公园、市民的户外活动场地。步行、自行车和地铁取代了原来极度依赖私家车的交通体系。
改造城市并不是一个小小的事务所就能做到的,李虎的另一个身份是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学中心Studio-X 的负责人。Studio X 既是一个促进当地建筑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集合了各领域专家的智库,城市问题将会是这个智库未来重点研究的问题。
“城市问题不简单,但我们不会选择做容易的事。你可以说这是硬碰硬,但真的不知道有取巧的办法。”李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