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热文] 卢求:被动式和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3030 0
马良行 发表于 2016-7-4 17:1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文为马良行mlhang(ID:cn-mlhang)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良行第5期人物专访

本期对话嘉宾:卢求

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

国际部董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常务理事

清华大学EMBA班 客座教授

东南大学 客座教授

5+1洲联集团 -五合国际 副总裁

拥有28年(其中14年在德国)规划与建筑设计经验,设计完成了国内外众多重要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国际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能效高且居住舒适的建筑,在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它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最重要途径,代表了世界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对于能源与环境压力很大的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受到重视并走上台前,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必然的。

9df00011fee761e376b.jpg

资料来源 PHI▲世界上第一栋被动房建筑德国Darmstadt-Kranichstein连排住宅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今天,马小良就这个与建筑业界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的话题,以及就建筑业的发展形式等问题,与参编单位:五合国际副总裁、拥有丰富建筑设计经验的卢求老师进行了一番探讨。

《导则》瞄准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编制

被动式建筑是世界范围内未来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被动式建筑的核心是超低能耗。发达主要国家都很关注用被动式手段来建造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这是建筑行业未来10-15年内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也是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强国,在建筑领域方面有很长足的进步。

本次《导则》的编制是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有些指标甚至高于被动式标准诞生的德国标准,如德国规定被动房一次能源消耗不得大于120kw/m2年(包含家用电器能耗),本次导则规定为不得大于60 kw/m2年 (不含家用电器能耗,家用电器能耗通常小于60kw/m2年)。

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超低能耗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住建部这次颁布的《导则》虽然是针对居住建筑,因为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应用在居住建筑上比较成熟,但中国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建筑实践。

住建部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推广非常重视,许多地方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资助措施,例如山东省和河北省。住建部从今年开始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示范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卢求作为专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评审工作,这些项目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带,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办公研发、商业、养老等建筑,涵盖范围广。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建造被动是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将建成超过5000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中国整体建筑节能水平相比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革命性创新:北京地区冬天不用暖气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0度以上。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采暖能耗能够降低80-90%。若未来建筑按新被动式超低能耗体系在建造,城市供热供暖系统都可以不再需要。

国内秦皇岛“在水一方”、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均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成功案例。

96f00099ae0a5865582.jpg

成功案例——秦皇岛“在水一方”C15#被动式住宅

9de0001129d0fdc53a1.jpg

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

9e000018074b48c4919.jpg

五合国际设计的南京锋尚国际公寓,是国内首个以被动房理念设计建造的、可以达到零能耗水平的住宅项目。

96f00099ae2742c8670.jpg

五合国际设计的杭州武林府是住建部不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是以被动式节能理念指导、设计完成的三恒科技住宅。

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十三五”计划要求装配式建筑达到30%的规模。对建筑行业、城市建设建筑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有深刻影响的大政策导向。最主要的建筑行业的两点就是被动式和装备式建筑,是大的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式建筑工业化,即用工业化手段建造房屋,这也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装配式建筑能提高建筑质量和环保性能,是一个发展潜力非常大,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实践的领域。

9aa000302b3f81f0aa7.jpg

网上流传的俄罗斯方块住宅楼也是装备式建筑的一种

96f00099ae306a8fe17.jpg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不应盲目追求建筑的高装配率。研究德国等欧洲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德国预制混凝土大板(PC)建造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主要是为解决战后时期城市住宅大量缺乏的社会矛盾。

用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的卫星城、城市新区深受20世纪初以《雅典宪章》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潮的影响。《雅典宪章》试图克服工业城市带来的弊病,摒弃建筑装饰,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快速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一个健康、平等的社会。

但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城市发展更是多样性的,由于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建筑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建筑单元、户型、建筑构件大量重复使用,造成这类建筑过分单调、僵化、死板,缺乏特色,缺少人性化。有些城区成为失业者、外来移民等低收入、社会下层人士集中的地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部分项目被迫大规模拆除。

德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

今天德国的建筑业突出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体系的应用。追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精细化。由于人工成本较高,建筑业领域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完善建筑施工机械、包括小型机械,减少手工操作。建筑上使用的建筑部品大量实行标准化、模数化。强调建筑的耐久性,但并不追求大规模工厂预制率。

9df00011ff12a8b5a59.jpg

9e100017cd9521a6b40.jpg

德国多层装配式木构建筑

耐久型住宅能否大量出现与设计前瞻性及开发商利益有关

现在的技术做到使用年限更长的建筑完全不成问题,不过住宅设计的前瞻性、建筑规范的发展以及开发商对于利益的取舍,是能否让更多耐久性住宅出现的关键因素。

1、 住宅户型的设计,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适应人口结构的发展。政策变化对于住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如前不久二胎政策的放开,对住宅户型设计就有很大的影响。住宅户型设计上需要有灵活性,考虑家庭成长轨迹、人口变化规律趋势等,发达国家有很多研究和相应的成果可供参考。

9e00001807263f76e47.jpg

中国前十年房地产发展迅速,以往的住宅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现在一些项目开发开始更多关注人的文化、交往等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需求。

2、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延长住宅使用寿命达到100年。不过目前的建筑规范还没有对此有强制要求,因为国家标准编制要考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合理性。

开发商没有义务承建造高于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年限的建筑,因为建造100年使用寿命的建筑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开发商如果不能从销售中获得这部分额外投入的补偿,就意味着开发效益的降低。反之如果开发商这部分额外的投入,不仅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提升建筑品质,购房者愿意为这部分额外投入买单,就会出现品质更高、寿命更长的建筑。

96f00099ae507266ae3.jpg

绿地百年住宅项目

绿地的百年宅项目是一个尝试,通常高层住宅都是采用剪力墙的形式,不能随意更改住宅室内格局。这个项目借鉴了日本的建筑体系,采用框架结构,户内隔墙位置可以根据家庭人口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但是这种住宅形式在结构上比剪力墙要用更多钢,节点也更复杂。倘若能提高房子售价,获得更多的效益,开发商就有动力去开发更多“百年住宅”。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建筑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智能建筑是一个子项。在“十三五”期间内二者都会有较大发展。

9de000112a1bdb381d4.jpg

智慧城市几乎涵盖了人类目前所有科技的应用领域,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超低能耗和建筑产业化都是和智慧建筑有直接联系。

这几年国内智能建筑方面,大型现代化写字楼系统及高端住宅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在楼宇控制,采暖空调控制,空气质量,智能安防等领域都有长足进步。北京国贸三期,上海中心等项目都是国内顶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超高层建筑。

9e100017cda875ff443.jpg

上海中心

9e000018075bad397b7.jpg

北京国贸三期

而城市和建筑之间还有社区层面,智慧社区也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能通信、智慧能源、物联网系统等,这些都是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密切关系。

建筑行业+互联网=?

建筑行业是一个目前为止手工操作占比非常高的行业,优化需求不大,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但产业化将是一个趋势。互联网能将重复的工作做得很精细,提升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化,以前耗时耗人的工作电脑就可以解决了。

互联网会对建筑行业有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大影响是BIM系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对于设计行业来说,BIM会成为像Autocad一样一种工具。

9aa000302ba4c695c33.jpg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 建筑师基于项目各方面需求所做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是计算机不可以取代的。

科技技术的进步、BIM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精度,但建筑设计的核心创造性工作始终要落到设计师的头上,建筑师未来依然会有干不完的、有趣和富于挑战性的任务。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