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期对话嘉宾:林选泉上海选泉设计创始人 首席设计师 林选泉:硕士、高级工程师、上海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兼职教授、上海世博会场地公共空间总设计师、世博建设功臣、2010年度“上海榜样人物”(十大海派人物)。设计上追求“小而美小而精”,倡导“无为景观”。主持主创规划设计百余项,其中2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都获得第一名。参编上海世博园绿化景观专著2本,出版《景观设计--2010上海世博会专刊》,发表论文与作品50余篇,作品获得媒体40余次报道,在规划建筑园林领域获奖10余次。 “艺术、生态与人生” A:我们现在对于一个设计作品的理念,说得最多的就是生态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生态这个概念,真正的生态又应该是怎样的? 林选泉:“生态”讲生命体和环境,讲循环和相互作用。它像“道”,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将“自然”与“无为”融合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大自然为根本,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是理想的“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和谐活力的城市,是理想城市,生态城市。 在设计中我们也是实践这一理念,比如鹰潭市滨江公园设计,在总体布局上融入道家自然生态观和阴阳的平衡观。公园南部是有十几米高差的老码头棚户区,设计摒弃大开挖,而是顺势而为形成的三层台地式景观,北部保留现有滩涂地,体现了由人工向自然的逐渐演化,并通过利用连续的滨江步行道串联“老码头、火车头广场”以及“山水道铜主题广场”等休闲游憩空间、营造“江、城、人、绿”有机的融合的滨水生态景观。
选泉设计-鹰潭公园 “表”与“里” A:现在很多城市公园、居住区项目开始不断打出生态牌,你如何看待此现象? 林选泉:我认为当下的城市建设还是太过注重于表面工程,而轻视了细节、忽视了本质上的东西。就像前面谈到,要辩证、系统看待问题,从生命周期看待问题。“表”与“里”,对应城市设计就是“图”和“底”关系。 在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城”与“绿”的图底关系基本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那种枝蔓结构的城市绿地网络结构是“底”,“图”是在其上生长出城市社区。要以“绿地”为底,为城市提供发展网络构架。 这个“绿地”是载体,在这个基础上,各种功能要“孕育”,当然,生态保护是基底,但“生态”在城市这种“经济-社会-自然”的复杂综合体中,就不仅是“自然生态”,也同时应该是“人文生态”,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也要重视人的社会福利,也要实现人的游憩以及可达性。 在“上海前滩滨江公园方案国际竞赛”的设计实践上,我们通过“边界模糊”的处理手法将友城雕塑公园、市民体育公园等五个公园协调统一,同时在绿的基底上,融入具有人文精神的“前滩左岸”,创造文化氛围培育场所,融入多业态,混合会议展览,教育办公,餐饮商业,演艺文化等多元功能,满足各层次人群需求,将“自然、艺术、运动、休闲”自然交织共融成的活力多样、自然和谐城市公共空间。
选泉设计-前滩滨江公园 A:您认为如今我们在公共空间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缺少了哪方面的因素或者步骤,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 林选泉:缺少多功能性的叠合、缺乏城市的融合,缺少人性设施的落实。城市公共空间经常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如何解决,为了实现以最少的土地实现最多的资源保护,其根本在于实现绿地的多功能性,这种多功能性表现在平面的城与绿,城与水的交融,而边界问题的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城-水-绿的融合。 我们在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外表繁荣”,但“内容苍白”。有了“绿量”却没有“质量”,“好看”但“不好用”,因为公共空间功能比较单一,参与性体验性不够,注重“自然生态”却忽视了“人文生态”。 另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设计的“售后服务”,项目建成后,对“跟踪调研、批评评论、总结得失”这个环节在园林景观领域、景观设计师不太重视。有时,对使用者的反馈调查反过来能大大促进前期的规划设计。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公共空间设计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标识系统 我们在主持“上海世博会场地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除了研究所有展馆外的广场体系、绿地体系、高架体系外,同时还对遮阳、降温、坐椅、饮水、厕所、标识、照明等30多项配套设施进行系统研究、统筹布置。 在世博会试运营首日以及世博期间高温的7月,我们组织设计团队带着仪器针对自己设计的世博公共空间中的坐椅、遮阳、降温、厕所、直饮水等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做问卷,向不同年龄层参观者做几百份问卷,最后通过整合数据、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反馈世博局,进行运营期间改善设计。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便民服务系统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健身步道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口袋公园 A:有人说如今的整个园林行业发展慢下来,没有前几年效益高,你是如何看待此现象的? 林选泉:过去浮躁时代设计师太匆忙,来不及想问题,只是不停地画图、赶图。就像一个大机器,之前是不断在运作,那现在就是停下来,该为这个大机器加油了。在匆忙的“赶路”过程中也能有心情欣赏下路边的“风景”了。 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迫使大家思考如何更精细更人性设计,给产品提升设计附加值,种种迹象表明,在当下经济放缓的移动互联时代,是真正适合小微个人创业的时代,是真正最求设计品质的设计时代。 “小而美” A:你最近在做上海陆家嘴上海中心前的公共空间设计,你认为陆家嘴作为一个金融城的典范和先行者,其公共空间的景观还缺少些什么或者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林选泉:陆家嘴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中国金融城的典范和先行者,对于它的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通过现场及楼宇白领发放问卷、物业协调组织调查等多渠道广泛调研,获取关于交通、文化、信息等城市功能满意度情况,总结出3大问题:打车停车难、餐饮吃饭难、行车认路难。用大众语就是“路难走、车难停、楼难寻”。此外还有各种难困扰白领:便民健身难、信息联动难、文化感知难等。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公共空间设计 A:针对上面你所提及的关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目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林选泉:陆家嘴有知名的中心绿地,虽然大但使用性可达性差,有美丽的滨江绿带但间断对内没有连续,有繁忙的街头但却没有可停留的绿地。针对问题,改造道路“线性绿地空间”,协调楼宇置换出“块状绿地空间”,并将线状、块状公共空间有奇串联、整合,最终形成呈网络斑块分布的“陆家嘴口袋公园系统”,它们面积小,但安全、尺度宜人,内设人性化设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充满活力和人文情怀。 目前已经建成了东方明珠旁的“锦庭雨洪花园广场”、大华银行前的休闲绿地、竹园商贸区东方国际大厦旁的午后休闲花园、金洲街银洲街东城路区块线性公共空间提升、陆家嘴西路富城路区块线性公共空间提升等。目前正在实施的是中国最高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的外环境设计,我们以功能导向在上海中心四周构建一条曲线的白领休闲、健身步道,在其中有序穿插精致的休闲服务空间,并置入除霾降温、吸烟站、直饮水、雨洪等人性化设施。
选泉设计-陆家嘴·绿道模式与趋势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口袋公园
选泉设计-上海陆家嘴·上海中心 中国快速城市化给设计师提供一生难求的机遇,但很多设计师觉得只有大尺度、大项目才“有可为”。老子说: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我认为所谓“大小”只是相对而言, “小”也可“有为”。恰恰是小尺度才能与人的尺度相关,真正反映出是否做到“以人为本”。 中国城市化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从不缺乏绚丽的设计理念,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实在在的实施,哪怕是小小的人性化设施,关注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关注“细节设计”。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就是选泉设计所倡导的“小而美、小而精”理念,关注细节并做到极致。
*为方便阅读,本文略有删减. *本文出自《园林》,已获得林选泉先生授权转载。 更多规划、建筑、景观设计行业干货内容请关注本人的公众号马良行mlhang(ID:cn-ml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