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二、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三、实例
   
    一、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分离出来,还是近四十年来的事情,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正式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1990年5月,我国的“城市设计北京学术讨论会”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是:“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至80年代,城市设计概念仍有许多说法,具体分为:①全过程说——即城市设计是总规-详规-单体设计-小品设计的全过程设计;②分段说——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实施计划中的一个阶段,介于总规与详规之间;③向量说——城市设计是城市形体设计,是规划深化的过程;④同义说——城市设计即为城市规划,无质的区别;
   
    由上,城市设计是与城市规划及城市人事设计交融在一起的,是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结合性城市环境设计,是强调城市文化特征和个性的“概念”设计。具体包括“形”——城市实体环境和“神”
   
    ——城市风格两方面的内容。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2、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广泛的,大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构成,小到城市街头的一草一木都是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因此对城市设计进行阶段划分以明确具体的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3、内容:
    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城市自然景观、城市人工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城市自然景观是城市中所包含的自然山体、丘陵、农田、绿地、河流等要素为主的景观。城市人工景观是指城市中人工构筑的实体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空间环境。城市人文景观包含城市历史、文化民俗、城市活动等内容,对城市人文景观的研究不仅应包含这些人文活动,而且应包含这些人文活动所限定的空间场所景观。
   
    地形地势因素水体因素自然因素景观山岳因素风景区因素建筑群体特质景观构成要素建筑单体工程构筑物街人工因素景观广古城市景观构成道场迹街道形式沿街建筑街道设施街道绿化街道广告街道小品街道照明
   
    城市环境设施城市艺术小品娱乐活动交通活动人文活动景观构成要素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观赏活动节庆活动
   
    4、设计要素
    1)用地性质——在城市设计中包括有:重点设计地段——商业中心、商业街、城市广场--强调的主题居住区设计----一般设计,以大片的统一基调为主特殊地段——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地段,山地、水域、名胜的周围环境2)用地强度——越小越好,与开发利益的矛盾的协调3)环境指标——心理反映的具体体现,简单而言,即绿化指标;更深一步:设施配套(城市家具)完善;更进一步,景观美学要求——空间尺度(三维比例),方便度、舒适度
   
    5、设计程序
    层次宏观城市设计侧重点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备注城市形态、道路格局、城市轮廓线、广场布局、公共绿地系统以及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等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
   
    中观城市设计
   
    直接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的阶段,标准和指引可直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
   
    微观城市设计
   
    具体的形体、空间与环境的设计
   
    6、类别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7、工作内容
    城市设计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整体空间环境入手,以整体的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依据,确定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1、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将具有一定高度和体量的建筑,有机分布,产生有序的空间并从寻求视觉上的和谐。2、运用重复对称和规整的原则,结合各主题广场的布置,强调街景,增强视觉的驻留,突出空间的特征和印象。3、结合广场、街道、水体等因素构成整体空间中细致的自然景观和特色空间,分别产生不同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特性。
   
    4、以城市中心广场为结点,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营造集绿化、游憩、广场、雕塑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并综合考虑尺度、形状、质感等因素,突出标志性的视觉中心作用。5、结合生活性道路设置步行商业街和商业广场,集景观、购物、休闲、地下停车场于一体;疏缓商业街区的拥挤,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真正将商业、购物环境的品质从实质上得以提高,以增强该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和其土地价值,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重点地段。6、利用滨江风景带形成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有序的衔景立面,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与河滨绿化空间相呼应的特色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休憩环境。
   
    8、工作方法
   
    1、整体以指导性为主
    ——近似于城市规划,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1)确定城市艺术特色——自然山水(桂林)为主,历史人文景观(杭州、西安)为主或城市建筑特色(深圳)为主2)城市中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外围生态走廊——城市衬景河道绿化——城市风光带山川水体——城市公园
   
    3)历史文化遗迹的组织: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城市特色4)城市空间设计:静态景观:城市空间结点广场的布置——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城市轮廓线——街景轮廓城市景观的组织——对景、配景、衬景的运用动态景观:连续、收放的空间结构形态,序列的组织
   
    2、局部以实施性为主
    ——近似于详规和建筑单体设计
   
    9、设计成果表达
    1、过程(政策)取向:城市级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制定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政策法令、导则及设计评审制度。2、工程取向:地段级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制定地段的环境建设目标,包括建筑物、空间、视线、质量、景观、人的活动等。一般规模越大,涉及因素越多,越趋向于过程设计取向,反之则趋向于工程取向。
   
    城市设计成果主要包括政策法令、设计规划、设计导则等。政策法令:包括设计实施、维护管理、投资条例及行动框架,体现城市设计的目标、构思、空间结构、原则、条例等的总体描述。设计规划:设计方案的三维描述,图示性总平面、设计概念、设计意想、具象模型等,以人为中心,以三度空间结构描述城市景观。设计导则(准则):以公共利益为设计目标,保证开发实施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即对城市特定的地段、设计要素(建筑、天际线、街道、广场等)或全城的城市建设提出基于整体的设计要求。
   
    二、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6)街道绿化:街道绿化配置一般包含三种类型,即:绿化隔离带休憩绿化带建筑退后带绿化带的配置结合具体道路设计。
   
    2、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的制约。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街道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
   
    2、强调人在城市中主人翁的地位——以人为本。在街道城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努力创造可以吸引广大市民的城市洪空间。处处为人着想,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才能真正达到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①满足生理要求——日照、通风、采光、防灾、安全②扩大社会活动空间——人行道、广场、公园、促进人际交往③城市环境多样化——老人、青年、儿童、成人各有去所④城市空间的人情味——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怀旧心理:地方特色因熟悉而产生的认同感、亲切感——参与性活动:纪念树种植
   
    3、突出城市个性——反映地理特征,建筑风格、历史传统的风尚等。街道的城市设计应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时应该充分体现城市的这种个性。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街道城市设计既不应当盲目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市区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街道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4、强调城市的动态景观——人在活动中城市的印象5、满足使用要求和美学原则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街道环境的建设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城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3、车行为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
    两侧建筑有较多的建筑红线退后距离,两侧有较多的绿化,不要求街面连续。?承担着城市大量的客运和货运交通。?要求街道较为开敞,二次街廓的高宽比规划为2左右。?街道空间界面的顶部和建筑中部立面,顶部避免奇特的造型,中部界面与相邻建筑保持协调。?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和信息性家俱设施。?地面以连续绿化为主,多植乔木和灌木。
    ?
   
    1)街道形式的考虑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的线型设计基本为直线,若采用曲线一般也选择曲线半径较大且变化较平缓的形式。在街道空间的设计上采取一些措施来体现街道的形象性。通过道路两侧建筑物或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空间规划时采用局部空间放大、不等宽的手法,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
   
    2)建筑形式的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建筑布局中强调建筑物的体量关系、外轮廊线阴影效果及色彩的可识别性,建筑景观塑造既要代表现代化好形象,又要创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
   
    3)街道设施的景观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设施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动车辆服务,一部分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为机动车行驶服务的设施,主要有路灯及各种交通设施,包括划线、信号灯、指路牌、隔离装置、候车亭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街道整体环境相协,各个细部要精心推敲。交通标志的设计形象化,标准化,突出直观性,造型上可根据道路的环境特色,考虑个性化设计,强调整体性。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的设施,除了必要的交通标志外,还包括其他引导性的标牌,如规划导游图。这些设施设计要独具匠心,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体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4)街道绿化的设计在街道的城市设计中,绿化不仅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街道景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绿化的形式: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还可将它们组合。根据街道环境的特色进行构思,巧妙的改变街道的景观效果。在道路交叉处规划街头广场。这些广场强调构图,突出景观,并设置醒目的交通引导标志。绿化树种的合理选用:每个气候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另外在同一气候带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其特殊的景观效果,像春天的桃花,秋天的红叶等等。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的绿化行道以常青树一至二种为主,花坛等绿化的选择应精心设计,巧妙的组合,使街道在不同的季节里体现出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烘托城市的环境气氛。
   
    5)街道广告与艺术品的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上的广告作品尺寸不宜过大,避免影响建筑立面,破坏城市固有的风貌,或干扰交通的正常运行。交叉口可规划雕塑。雕塑选择色彩、质感与背景对比较强,尺度相对较大,轮廓线变化较明显的艺术形式,以满足快速通过时能产生视觉刺激的要求。另外,在秀袁路利用一些建筑的实墙,作一些壁画处理。
   
    4、人车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
    是人流、车流主要的汇集街道,是市民的主要活动路径。?人车主导街道就是既要考虑人步行时的视线,又要考虑车行的视线。?人车主导街道的二次街廓的高宽比约为2.5,一次街廓的高宽比约为1.2。?人车主导街道需要考虑城市立面的所有的三段界面,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基座的规划与设计。?街道家俱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四类街道家俱类型:功能性家俱、信息性家俱、休憩性家俱和观赏性家俱。
    ?
   
    1)街道形式的设计人车主导街道以城市生活为主,因此它的场所感较强。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的功能特点,可以考虑街道空间的适当变化,使街道的空间向外拓宽,形成“收、放”变化的韵律。在设计中,规划绿化广场,并将小区延伸至街道,丰富城市街道的空间的景观。
   
    2)沿街建筑的设计人车主导街道建筑的设计要有强调建筑的连续性,要突出其体量变化、阴影关系和轮廊线。新的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以减小体量,建筑的形式、风格不宜作太多限制。在位于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给以精心的设计,既要符合整个街道建筑的风格,又要体现其活跃的气氛,丰富街道的视觉景观。
   
    3)街道设施设计为机动车行驶所提供的设施与车行主导街道基本一样,只是考虑到此类街道的交通特点在交叉处增设一些减整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还应考虑自动停车设施。还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残障人的使用要求。
   
    4)街道绿化的设计街道绿化除行道树之外,其他形式的绿化适合选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利用建筑后退、围合成街道绿地。在绿化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另外,设计中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在夜晚不会显得漆黑一片,毫无生机。
   
    5)街道广告及艺术品设计人车主导街道与市民生活最接近,在居住区与办公区,广告的设计要考虑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不宜过大,在商业区内适当增加广告的数量,突出街道空间的商业气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空间的环境,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活跃商业街的气氛。雕塑可选择尺度适宜,设计精美,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供人们欣赏、品评、合影。
   
    5、滨水道路的城市设计
    临水一侧需要保持足够宽的休憩绿化带,需灵活处理防护堤与水面和道路的关系,可以通过阶梯式、斜坡式等多种形式来缓解防护堤带来的压迫感。?休憩绿化带上以乔木种植为主,铺装以硬地和草坪兼有的形式,同时要加强休憩性街道家俱和观赏性家俱的布置。?充分考虑合适的人的尺度,建议一次街廓的高宽比为1.5左右。?既要保留河道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特点,如烟波浩渺的水面,蜿蜒伸展的岸线,还通过设计营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环境。
    ?
   
    1)建筑设计滨水道路的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建筑的群体尺寸首先要适合人体的尺度,其次要考虑旧建筑空间的层次,使之高低跌岩、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尽量使建筑群体的空间高度形成乐章式的呈示、发展、高潮、再现等一系列的艺术程序,就如一部悦耳的乐章。
   
    2)建筑小品在滨水区域规划一些人们可以集聚的广场。广场一侧临水或贴近水面。广场的尺度视水域的环境可定。广场周围的环境塑以自然原貌为主。做到布局合理,构图优美。通往广场的道路也力求似直似曲,配以乱石,给游人造成一种憧憬向往之感。
   
    3)廊道滨水道路规划廊道,这些廊道造型简洁,结构轻盈,虚实相掩,似有若无,它成为公共环境和秘密环境之间的过渡地带,既作为一个无形的隔离,又是一个有形开放的一种建筑形式。
   
    4)步行小道在临近水面,规划若干条步行小道,这些步行小道的特点是以宁静的环境为主体,做到曲径通幽,忽隐忽现,并与流淌河水和平静江面遥相呼应。它的空间应以密集的绿化树木与喧闹区相隔开或相距一段距离,以造成一种自然、朴实和较为封闭的环境。滨水步行小道旁还设置了座凳,供游人休憩和赏景,并形成一种休闲的氛围。
   
    5)平台人们在精神上往往有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心理趋向,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在饮用水的同时营造海滩、湖畔和河岸来作为都市的“景观走廊”,滨水区域的人们更向往亲水的建筑空间,这就出现了平台――水空间和地空间的过渡、衔接。亲水平台可使建筑空间的边界模糊,是增强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有机整体感作用的极好的场所。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在现代滨水区域休闲空间的营造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6)绿化滨水道路的绿化布置,在近水一边的树木栽植应以不防碍水上和岸上借景、对景的视线为准则,树木的排列应疏密有致,不宜平均单一,没有重点。植物的种类切忌千篇一律,宜以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互塔配,同时要注意使种植的绿化可以起到遮挡建筑物的某些不重要的局部或不需被看见的部分的作用。
   
    6、步行系统规划
    营造亲切、宜人、完善的步行空间系统是在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1)建立步行系统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用于休闲、购物等生活性、消费性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这些活动大都是在步行状态下进行的;同时随着汽车时代大量弊病的显露,人们追求自然生活方式的愿望也日渐加强。城市的步行环境是最接近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也是市民最关心的景观环境。将步行系统作为宜春新区开发规划一个专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确定下来,体现了对市民日常“步行权”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对步行空间、步行环境的需要。
   
    2)步行系统规划在步行系统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势,考虑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购物等需要,规划如下四类步行空间:
   
    现代商业步行区:对商业步行区内的建设活动应有相应的规划要求,如要求为顾客提供更大的公共空间,尺度更加亲切的建筑物,更好的绿化、景观环境和服务设施等。
   
    滨江步行带:包括沿江多形式、多功能的一系列绿化、道路、广场、景观驻留点,通过滨江步行带的建立,将多个城市景观区、步行区串联起来。滨江步行带的建设形成,不但要求沿江绿带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休闲游乐设施,同时也要求沿江的街道和建设相应地为步行环境提供景观上和功能上的保证。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为市民日常的集会、购物、娱乐等步行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步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设计,结合城市景观重点地点,规划多个城市广场,各具形式和功能的特点,满足广大市民不同方面的需求。规划要求在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设管理中,保证市级广场落实的同时,通过对个别项目的管理和奖励措施,增加城市中建设项目提供小型公共广场的数量和质量。
   
    步行联系通道:这类“通道”并不是专用的步行街、半步行街,而是在步行街之外的步行空间之间的重要联接通道,它们对于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规划中要求它们在保证其机动交通功能的同时考虑步行者的需要,如设计较宽的人行道,独特的地面铺装,齐全的设施和清晰的标志等。
   
    在规划了四类城市步行空间,在规划范围内建立起完整的、多功能的步行系统的同时,还考虑城市步行系统与外围的自然风景游览区之间建立一定的步行联系,使市民可以安全、方便地走出城市,接近自然。
   
    三、实例
   
发表于 2014-7-22 1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XITONGDE SHEJ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