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建筑类] “聚焦.城墙根”民俗艺术展示中心

2911 7
我爱设计 发表于 2013-4-13 10:3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聚焦.城墙根”民俗艺术展示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专业  冯舒毕业设计  2011年)

20120110160796789678.jpg

1.概述

    1.1选题背景

    我国博物馆事业面临快速展开的好机遇。随着变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进步,公众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以及对文化建筑的参与请求也越来越多,为了展示本地以及所属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西安设立民俗艺术展示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深沉的历史渊源。它的构成是一种历史过程,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在不时地传承中演化和展开的。只需民俗所含有的文化内涵才干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质。陕西民俗文化价值十分高,可谓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化石”。

    但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下,民俗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的位置进一步降低。研讨标明,现代人们处于工作中的时间和肉体远远多于过去,由于效率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简约水平的请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民俗工艺慢慢被淡忘,现代的民间创意也不时低调得存在着。另一方面,现代的文化消费与传播活动发作了基本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情味被多元的文化冲击着,经过各种媒体、影音、网络就能够了解,现场感少,参与度低,关于非物质遗产来说带来的只需“冷场”。有认识地选择保管民俗文化中积极的一面,汇入到现代文化中去,曾经成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以陕西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分离中央特征,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为目的,以深度发掘共同的民俗为伎俩,规划树立具有民俗展示、民俗体验、民俗教育、等功用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是保护传承陕西优秀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的物质载体。

    选题基位置于大雁塔北广场东侧。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大雁塔广场也已成为西安市标志性的景观,是城市轴线上的重要功用节点。基位置置选在这里便于市民和游客全面了解民俗文化、民俗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征。基地北临雁苑宾馆,南接春晓园,景观条件得天独厚;西、南两面临近主干道,交通便利;周围大唐文化氛围浓厚,提升了地带景观文化休闲质量。

    1.2设计目标

    文化展示中心是人们现代文化生活不可短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需求推进其产生和展开;同样,为“人”设计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代文化展示中心在今天的展开日趋多样化、复合化,设计观念上的多元化和设计手法上的多样化,在未来的必将呈现新的趋向和意向。人们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多样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文化展示中心的设计应分离其展开状况和与整个城市、社会的关系,积极探求研讨它在空间和功用上的设计趋向,来完成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2、项目概略

    2.1基地选址

    “聚焦·城墙根”民俗艺术展示中心基位置于大雁塔广场(唐文化广场)雁塔东苑。位于北广场东侧,是突出陕西地域特征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场所“戏曲大观园”。经过戏曲彩绘雕塑、中央戏曲铸铜浮雕、陕西大戏剧家人物群雕、陕西著名戏曲演员人物群雕等四大类雕塑群,表现出陕西地域文化的特性,展示“大秦腔”的独有魅力。用地外形为梯形,总占空中积9660平方米,拟建一座面积约10000平方米左右的民俗艺术展示中心。

    2.2设计任务

    建筑总体下沉1.5m,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展示空间,研讨空间,培训空间,制造空间,住宿空间,餐饮空间,贮藏空间及管理用房空间;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室外展区,休息,文娱场地,庭园,道路,停车位,绿化,景观小品等。建筑最高为住宿空间20米左右,西面与南面邻道路面建筑高度均控制在限高15m与10m内,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5左右。

    基地总面积:966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0020平方米

    其中:展示空间:2900平方米

    公共空间:1960平方米

    办公空间:550平方米

    培训空间:680平方米

    宾馆住宿:2900平方米

    其他空间:1050平方米

    绿化率:30%

    容积率:1.04

    建筑密度:0.35

3、设计依据

    3.1自然条件

    城市位置:西安 北纬39.57,东经116.19,场地标高:海拔405.0—407.8。

    太阳入射角度:6月22日正午73度29分;12月22日正午26度36分。

    降雨量:全年总降雨量781.9mm;最大日降雨量244.2mm

    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25.8度;最冷月平均气温-4.8度;极端最高温度39度,极端最低温度-22.8度。

    主导风向:夏季南风、北风发作的频率基本相同;冬季则以北、西北风为主。

    市政设备:各种管线均已铺设终了。自然气和热力由城市管网供给。

    3.2技术条件

    建筑分类:一类

    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等级:八度

    3.3规划请求

    南面临路建筑高度控制在10m以下,西面临路建筑高度控制在15m以下。

    退红线请求:南侧建筑控制线由建筑红线退后3m,西侧则在此基础上再退后20m。

    3.4设计相关资料

    建筑设计任务书

    国度发布的相关的规范

    毕业设计前期调研报告

    3.5主要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孟建民,陈邦贤.《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

    6)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周卫,李保峰.博览新空间[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8) 苏珊娜·费里尼.博物馆作为城市图标[J]世界建筑.2006,(9):17~24

    9) 山根格(日).徐华译.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分离——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计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5,(7):46~47

    10) [20]吴农.建筑的睿智—2005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建筑纪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11)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建筑创作、等杂志中有关商业建筑设计

4. 建筑设计剖析

    4.1主要立意

    展示中心以展示陕西本土民俗的过去与往常为主题,以民俗展开的天文横轴与时间纵轴为主要流线,经过建筑的围合,空间交叉,多方位展示民俗文化。在展示主体下,辅以研讨培训机构、餐饮购物、住宿休闲等功用,将展示中心功用多样化综合化。建筑作风提取大唐民间建筑元素,持续唐风唐韵,表现地域文化。           

    本设计以低调烘托的方式,描画唐代市井文化,一方面与周围唐韵产生共振,另一方面以低矮的体量仰视大雁塔。建筑群提取城墙元素,经过夸大变形的手法放大“城墙根儿”的平民文化。含糊界线的概念,将公共空间交叉于整个流线,满足民俗文化极大的曝光需求,同时大大进步市民的参与度。以生动鲜明的展示言语向公众提供开放的、多方位、多样化和多选择性的民俗文化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得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民俗“民俗化”。

20120110161182838283.jpg

    展览部分用一个叙事的空间序列,以建筑为载体将民俗艺术放大聚焦。建筑流线回折,主轴线聚焦于大雁塔,产生仰视膜拜的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相谐和。建筑体型效仿城墙根的意象,引入城市的共同记忆,希望这样能使观者在阅读过程感遭到亲和力,真正融入到民俗文化背景中,从而引领民俗文化深化民意。

    4.2总体规划设计

    本次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用位置于西安市著名的大雁塔北广场东侧,总占空中积96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用地范围内地表基本平整,无进一步平整场地的请求,但场地东部有3米的落差。用地周围均有城市道路,其中西、南侧为较主要的干道,东、北侧有一次要干道。用地北侧有已建成的宾馆一家,主要为4层楼房;东侧则为某高层住宅区。上述已有建筑均为保管建筑,场地内部分用地已建为花园式广场,环境颇佳,有需求保管的绿地。

    天文位置和外型对设计十分重要,不只需表现地域性,同时也要充沛起到引领民俗文化深化大众,将民俗文化发扬光大。经过对基地的调查和思索,本项目充沛思索建筑与基地内基地周边的关系,谐和环境,同时要表达出展示建筑建筑的鲜明个性,多方面思索建筑与周边的影响要素,使得保证人们参观体验同时能够反映建筑“生于此,擅长此”的理念。

20120110161236123612.jpg

    4.2.1景观视野剖析

    该基地处于大雁塔广场东侧,站在基地能够望见大雁塔的全貌,构成一条视觉通廊。展览道路从下沉广场进入展厅,迂回转向观演大厅,然后一路向上,光光线渐明,大雁塔也随之引入视线,由此抵达阅读高潮。

    4.2.2建筑人流剖析

    基地西侧为主要人流方向,因而主入口设置在西侧。基地南侧为主要车流方向,宾馆入口设于南侧,建筑退红线3m基础上同时又退后7m作为下沉广场,下沉1.5m,原有广场有下沉广场铺地统一与周围辨别,并构成一种退让空间将人流引入建筑内部,同时经过内部廊道串联个空间,再经过电梯、自动扶梯把人流继续引入建筑各层,从而构成完好的参观流线。宾馆与后街入口前设置休闲广场,同样退让空间引导人流进入。宾馆后勤与展示贮存空间分别单独设置出入口,以保证不同人流交叉。

20120110161354785478.jpg

    4.2.3交通组织剖析

    在建筑西侧与南侧广场各设置一定数量停车位,并在西侧与南侧分设宾馆后勤与展示贮存用车出入口,人车分流。同时建筑周围均留有消防车道。

    4.3建筑组成及设计请求

    4.3.1平面方式生成

    平面依据建筑功用的动静趋向将建筑分为三大块:宾馆住宿,展示空间,培训空间,经过一条商业街区将展览部分与另外两部分分割,又从顶层的廊道联通,构成分中有和,和总有分空间形态,同时展示空间又由一个串联组织,在流线上构成完好序列,展览部分平面构思来源于城墙意象所构成的折线形制。                     

    4.3.2形体生成

    展示空间内部由两部自动扶梯承担竖向交通,培训部分两步楼梯承担竖向交通,宾馆住宿部分由两步楼梯及电梯承担竖向交通,三部分又由两个门厅串联其中展示空间与培训空间二层串通,依据各功用空间请求层高及面积,从而使得总体建筑构成上下参差的韵律及不同体质变化。平面生成后,由于各功用分区功用不同,因而请求的层高亦不相同,由此生成上下参差有致的建筑形体。

    4.3.3各层平面功用生成

    标高-0.300m展厅平面总体功用分为主入口门厅,展示空间, 次入口门厅,库房,室外一条商业街区串联了办公部分底层的商铺与宾馆部分底层的餐饮一条街。宾馆门厅开向街道。办公培训入口开向背街。环形消防车道兼做后勤通道。           

    标高1.500m平面为会议部分与宾馆部分,静态民俗展厅也在此平面。

    标高6.000m标高的展览部分平面功用为可望向大雁塔的艺术沙龙,由玻璃廊道衔接的小型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辅助部分三层为学习培训部分,与展厅部分也用通廊相连,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过渡共享开放的学习空间。宾馆住宿部分空间相对私密安静,且由于层高请求与上述空间不再贯串。

    4.3.4立面设计

    在具有特定人文历史价值的地域内中止建筑设计,普通的三种做法—隶属、谐和、对比,而我将选择采用中性谐和的方式,在立面设计上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与材质烘托民俗艺术展示中心建筑的的浓厚氛围与气息。力图营造博物馆雄壮质朴的外型,简约明白的结构,整体明快的颜色,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结构的高度统一,而这些都与唐代建筑的逻辑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

    整体建筑颜色与大雁塔颜色坚持统一,部分采用深灰浅灰相搭配的对比手法,与大雁塔在颜色上谐和中增加变化。展览体块立面材质选用灰黄色混凝土与深灰色混凝土做建筑主体立面装饰,既提取了城墙的颜色,又用现代资料表现出建筑的时期特征。连廊通体玻璃,玻璃与混凝土的相互交叉在形态空间上,更丰厚,在构图和美学上都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展览培训部分之间构成真假分离。

    同时宾馆部分与培训部格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百叶装饰,关于需求大量采光的教室培训空间可随时调理进光亮,关于东西立面的住宿部分,也可有效的避免东西晒。

20120110161527042704.jpg

    4.3.5剖面设计

    该建筑为一展示中心建筑,依据建筑各部分的运用功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与之相适用的层高。住宿部分面积决议层数上为5至6层,建筑高度最高。展示空间与培训空间在第二层平层,经过降低培训二层及部分层高做到建筑高度变化灵活。且经过建筑下沉来满足限高请求。

20120110161691479147.jpg

    4.3.6结构技术与方式

    该建筑由请求大空间的展厅及观演大厅,小开间的住宿空间,依据建筑的范围、运用性质、建筑高度等要素评价,该建筑为一类建筑。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则,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按《建筑结构牢靠度设计统一规范》(GB50068-2001)规则,该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主体结构方式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部分钢结构来满足变化丰厚的形体。

5.城市对焦的应用(专题研讨)

    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来自于对城市的地形、地貌、开放空间、以及无数建筑的拼贴与融合,而并非某个建筑片断。理想的建筑应与城市融洽的隶属共生。因而,计划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肯定建筑群的空间规划。依据任务书请求,建筑主体应由展览区、办公培训区、宾馆区、餐饮会议区构成。经过多计划的剖析,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影响建筑主体规划的要素:大雁塔公园左近景观、基地用地、城市界面。

    西安大雁塔民俗艺术展览中心位于西安大雁塔旁, 该地块北侧与雁苑宾馆相对,东侧与丰景佳园住宅小区一路相隔,南侧为春晓园,西侧为大雁塔北广场。紧靠城市中轴线, 靠近一些主要的行政、办公、体育、文化建筑,位置十分重要,因而,设计在尊重原有城市的肌理上,又要发明出全新的、大众的,留给每个人是具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品。 经过多计划的比较剖析,采用相似两个方形叠加的建筑体量的方式,争取最大化的最佳景观界面,把好的景观朝向留给周围的景观,发明出室内文化休闲广场与开放的室外景观相呼应的局面,两者有机的分离。 同时经过减法设计出丰厚的内部办公空间,使之与室内文化休闲广场,室外休闲空间及城市中心景观构成一种互动式的“吞与被吞”的动态关系。从而发明出一个充沛鼓舞运用者交往、互动,一个在理性次序中激起激情与直觉的场所。                                                                 

    布鲁诺.塞维在(建筑空间论)写到:“每一座建筑都构成一种边境,构成空间持续的一种间歇,也就是说每一个建筑都会构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内部空间,完整由建筑物自身所构成;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塞维在这里将空间作为一种均质的原空间,一种客观存在,而建筑物则对这个原空间中止了围和分割。

    西安大雁塔民俗艺术中心是具有多功用的文化综合建筑体,其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复合性质,能充任各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它作为社会汇合中心的意义,其涵盖比广场、商场、街道这些单纯的性质的场所要普遍而综合,不只有适合室内的阅读学习、扮演展示、办公培训,也包含各种室外交往和文娱,以及界于室内、室外空间的一些交集的区域等,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该区域的中心空间。

    西安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的空间组织,细致来讲,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一,西安民俗艺术展示中心作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建筑,它的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处置好建筑空间与城市形态与交通空间的关系,衔接是首要的问题,其中包括交通、休闲景观方面的问题。第二层面,采用一定的空间组织伎俩和要素,将各功用空间子系统构成有机联络、次序井然、结构明晰的空间系统。第三层面,树立各功用单元的厅或廊等空间组织要素,树立各功用运用空间的合理联络。 在不同功用的空间区域应用不同空间效果,经过大空间与小空间的交叉、组合,使得阅读人流在不同空间都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与空间感受。

    5.1展示中心建筑的由来
    展示类建筑类型与博物馆建筑同属博览类建筑,说白了展示中心建筑与博物馆建筑有着很多相同概念。

    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原始意义上的博物馆建筑当属公元前283年埃及亚历山大的缪斯神庙。

    但是,在古希腊就有一种特地建造的建筑,多被译为“画廊”(亦有译为展览馆、绘画陈列馆或废物馆等)。它是一种主要珍藏绘画或宝贵稀物的特地建筑。

    此外,在文艺复兴之前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欧洲还建造了一些特殊的神庙、教堂建筑,实践上也属于特地建造的留念性博物馆建筑。

    由此可见博物馆建筑也是古代最早的建筑类物馆建筑而己,文艺复兴以前这一漫长时期为博物馆的萌芽。只不过它们还能满足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建筑的请求。

    5.2展示中心建筑创作的展开趋向

    5.2.1展示中心建筑展开过程

    资本主义的树立与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促进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降生,因而也相继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建筑的萌芽。

    5.2.2展示中心建筑的展开
    成型期的博物馆建筑通常是多层,不论是平面还是立面经常采用对称方式,整体建筑给人一种高的雄壮的觉得。但细部装饰较为繁复,过于细腻奢华。随着社会的展开,博物馆建筑的平面功用继续因循这种平面规划,只不过在细部装饰处置上越来越趋向于简约作风。

    5.2.3现代展示中心建筑的展开
    今天的展示中心建筑,满足了社会信息交流和观赏研讨等需求的平台作用的,同时它综合反映了经济与科技水,更是权衡博物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为了顺应新时期大众对博物馆建筑的请求,博物馆不时的在其展览内容、建筑范围、建筑功用、展览方式及建筑作风上中止着调整和完善,使其愈加丰厚、多样、综合、灵活,愈加多元化。

    5.3胜利民俗艺术展示中心建筑的特性

    1、展览内容丰厚:建筑基地选址在陕西西安,则民俗展示是功用至少应包括不同类型的艺术方式,如秦腔,皮影戏,眉户,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凤翔木板年画,面花 ,仿秦兵马俑,仿秦铜车马,唐三彩陶,凤翔彩绘泥塑等民俗艺术的展示。

   2、功用规划合理:民俗艺术内容丰厚,有实物展示,有动态扮演,同时还能够互动参观者参与其中。于是就请求民俗艺术展示中心展示空间的规划多样灵活,实物的静态展示方式,多媒体声像的播放方式,还有相似于作坊操作的现场扮演方式。不同的展品类型、不同的展厅规划方式,不同的展示偏重点,展示中心功用规划合理,因强调对人的关怀而增加不少为观众效劳用房。除了直接设置陈列厅展厅、教育空间之需的各种学习交流及培训用房,如学术报告厅、多功用演示室、培训教室、研讨室、艺术沙龙、图书阅览室(图书阅览及电子阅览)、计算机机房等。还设置一些如留念品商店、休息文娱、餐饮、会议、咖啡、茶室、等效劳用房。

    3、外型共同:民俗艺术展示中心是为大众提供民俗艺术展示参观的公共建筑,建筑的设计艺术性表现了建筑自身的艺术性,为了进步观赏性,建筑外型常常依据藏品与陈列的内容特性,设计排列不同平面规划,构成与平面规划相适的空间形态,或者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结构方式发明出特外型形态,以表现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的建筑类别。因而,共同的建筑外型对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的设计至关重要,已成为这个博物馆最大最突出的展品并成为该馆的形象标志,以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4、光照设计的科学温馨:参观主要是经过视觉传送,因而展示中心建筑十分强调科学的采光照明,既要让观众看得逼真温馨,又要让展品得到有效保护。人工光的光色固然能够抵达让参观者感官上艺术性,但是人工光在对参观者的个人身体上的感受却远远不如自然光,封锁的展厅视觉环境缺乏自然感而缺乏人情味,对展品也有不利,更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当今世界的环境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球的展开重点不时向可持续展开,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低碳”理念,因而,科学的光照设计应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采光。

    5.4 现状
    当今世界的不同地域的建筑,既有现代建筑技术带来的时期标志,诸如“技术趋同” 、“全球化”、“普适性”等,也存在对建筑地域性的深化内涵中止重新“体察认知”。

    5.5 我国展示中心建筑展开

    5.5.1概略

    展示中心建筑与博物馆同属博览类建筑,说白了展示中心建筑与博物馆建筑所起的作用是相通的。中国博物馆固然树立较晚,1955年,中国人自己树立的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由私人建造,建筑范围不大,但经近代中国建筑师先驱者——建筑师孙支厦1911年对博物苑总体规划的完善及各馆室设计,构成南北中数馆布置在园林之中而具有馆苑分离、中西合壁的特征。20年代开端,一股探求“中国民族方式”的潮流在中国建筑中呈现了,这一时期博物馆建造数量固然不多,却是完整采取了我国自己的古代殿堂式样,以最高状态发扬中国的民族肉体与激起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人一开端就在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征。

    5.5.2个性化展示中心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洲、美国、日本相机建造了大量的博物馆,博物馆浪潮绝后高涨。随着现代社会的展开,当代博物馆曾经成为一个国度经济展开水平和社会文化展开的重要标志,具有十分重要和普遍的社会功用。

    1、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趋同现象成为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话题,城市逐步丧失了自身特征,一些建筑常常为了追求夸大、刺激的感官效果,而逐步忽视了地域要素。

    2、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展开,人居环境也在不时恶化。当今全球强调“低碳建筑”,环保认识越来越深化大众。很多展示中心建筑还缺乏可持续展开设计。例如采用新型环保资料,环保低碳照明。

    3、以人为本逐步成为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就是要设计建造出为人效劳的建筑。但这种完善需求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筑设计在各方面细节的设计上还不能面面做到。如对各界残疾人士的关注还不够完善,这些需求继续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上完善。

    5.6毕业设计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的动身点

    这是此次毕业设计的动身点,就是要充沛应用陕西西安本地文化。以“时空.序列”为题,分离传统民居院落规划, 以参观流线为线索,分离西安历史展开轨迹与人文意蕴构成建筑主轴。建筑主轴与大雁塔广场轴线垂直相交,调和共生。内部空间以不同尺度和样式连续排列的整体形态,这种连续排列的空间方式则是由时间的先后序列来表现。从而引领民俗文化深化大众。

6、结论

    经过这次民俗艺术展示中心的设计,我对展示中心建筑有了新的认识,不只仅局限于建筑的功用和形态,愈加了解展示中心建筑的真正属性。知道一种地域理念对建筑氛围的重要性,同时能运用建筑的立面和整体外型来吸收人们的关注,同时站在运用者的角度来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和空间,这样不只给运用者一个开放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展开。不止这些,我还了解了华美的建筑应该立于建筑的适用性之上,所以经过这次锻炼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弄分明的规范。

    另外一方面是经过毕业设计的真题假作,来进步自己认识问题、处置问题的才干,以及自己建筑设计的创新才干和可实施性。对建筑这个综合着文化、地域等诸多要素的空间组织者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建筑创作的理念、办法和技术上锻炼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培育自己的技艺和综合才干。同时控制商业类建筑的设计手法以及设计思绪,为以后在工作岗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做热身。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孟建民,陈邦贤.《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

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周卫,李保峰.博览新空间[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7) 苏珊娜·费里尼.博物馆作为城市图标[J]世界建筑.2006,(9):17~24

8) 山根格(日).徐华译.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分离——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计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5,(7):46~47

9) [20]吴农.建筑的睿智—2005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建筑纪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10)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建筑创作、等杂志中有关商业建筑设计

(本文来源: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评论7

wss1051Lv.2 发表于 2013-4-14 15:22:07 | 查看全部
占位编辑
liuxiaoyun111Lv.2 发表于 2013-4-22 05:12:00 | 查看全部
边撸边过
zz775520666Lv.3 发表于 2013-4-27 08:37:46 | 查看全部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xajkwLv.2 发表于 2013-4-27 17:20:52 | 查看全部
我是个凑数的。。。
wangjianluoLv.3 发表于 2013-4-29 15:26:59 | 查看全部
元芳你怎么看?
cary2007Lv.2 发表于 2013-9-15 09:26:45 | 查看全部
支持,赞一个
逍遥难解Lv.2 发表于 2013-11-4 20:23:37 | 查看全部
要学的还有很多啊。。。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