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建筑类]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2355 3
于子小样 发表于 2013-3-11 12:41: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rar (2.27 MB, 下载次数: 38, 售价: 1 米粒)
名词解释
古埃及
玛斯塔巴(Mastaba):
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
斯芬克斯(Sphinx):
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
五腿兽(Winged bull):
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
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
大力神式砌筑
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
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古希腊
柱式(Order):
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圣地:
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的卫城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转变为守护神的圣地。同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
古罗马
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人利用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砂子和水制成的天然混凝土,用于浇注成拱券、墙体等结构。
明厅(Atrium):有自然采光的厅,就是明厅,厅的窗子直接靠外墙。
巴西利卡(Basilica):
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大厅性公共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向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中厅比侧厅高,利用高差开高侧窗采光。由于巴西利亚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群众集会,其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筒形拱:
一个单一的、拱起的表面从一面墙延伸另一面墙,直到覆盖整个建筑空间。
十字拱:
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
交叉拱:
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拜占庭
集中式:
教堂就是采用穹顶,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典型代表作是索菲亚大教堂,他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厅,体积之庞大,使用材料之珍贵,装饰之华丽,都是空前的。
帆拱(Pendentive):
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湿壁画:
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预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难度较大。
镶嵌画:
以大小不同的彩石、玻璃料器、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嵌而成的图画。
小料厚缝:
拜占廷建筑的拱券和穹窿多采用的砌筑方式,砖的厚度小,灰缝宽。
罗马风
拉丁十字:
古罗马晚期,4世纪,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建造一道横向的空间,给圣品人专用,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就形成可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门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盲券:我们大陆很少用这词。英语:blind arch 。 实心拱,假拱, 装饰拱。拱式的装饰,不是结构意义上的拱。
比萨斜塔
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南20多米,圆形,直径大约16,高55m,分为8层。中间六层用的围着罗曼式的空拳廊,低层只在墙上做浮式连续券,顶层收缩,做结束部。楼梯藏在厚厚的墙砌体中,它在建筑时就有倾斜,工匠们企图用砌体本身校正,但是没有成功。
哥特
哥特式建筑的一般模式
结构上,中厅的十字拱摒弃了罗曼式建筑的半圆形拱券形式,而发展成为双圆心尖拱,并做成骨架券的形式。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厅十字拱的侧推力,侧廊的层高随之降低,并在其外墙的扶壁上加一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抵住中厅十字拱的拱脚。从而形成骨架券、双圆心尖拱、飞券和扶壁等一套完整的受力体系,罗曼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此时迎刃而解。
教堂的平面依然为拉丁十字式,但中厅愈发窄而长、瘦而高。向上和向着祭坛的动势都在加强中厅有大面积的侧高窗,其上用彩色玻璃来宣讲圣经,从而取代了罗曼式教堂中的马赛克壁画,光线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照进室内,增加了教堂神秘幽暗的气氛,中厅屋顶瘦瘦的骨架券,落在下面的束柱上。唱诗班、祭坛与圣坛被习惯的布置在东部,其外有环廊和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祈祷室。正门入口在西面,中央开门,两侧有钟楼。
西立面是建筑的主立面,两端一对高高的钟塔夹着中厅的山墙。横向的线脚与券廊强调着建筑的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方开有象征天国的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建筑整体形态的显著特点是众多大大小小的尖塔。侧廊的扶壁和飞跃侧廊上空的飞券共同承担着中厅的侧推力。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世俗建筑中,哥特风格还表现在一些贵族的城堡建筑中。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防卫需要,城堡多建于高地,石墙厚重,碉堡林立,外形坚实。
在中世纪的一些城市中,市政厅建筑往往也采用哥特式。常常是高坡顶,尖尖的老虎窗和烟囱构成复杂的屋面轮廓。立面上的创也采用双圆心尖窗,再配以高高的尖塔,形成市政厅的典型特征。
飞扶壁
由扶壁和飞券两个部分组成做法:由侧廊的外墙上按一定的距离排列若干粗壮的墙垛,这个墙垛被称为扶壁。在其上再做一道拱券(亦称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直抵中厅拱顶的券脚。扶壁和飞券共同产生向内的推力,抵消中厅拱顶向外的推力。扶壁和飞券完美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被称为飞扶壁。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骨架券
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尖券
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尖拱之所以被采用是基于其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因此就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而且十字拱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必逐间隆起,十字拱的间也不必在是正方的。此外,尖拱直指天庭带有使灵魂更靠近上帝的涵义
玫瑰花窗
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穆达迦风格
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文艺复兴
14-15世纪,西欧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典古代的“幽灵”同基督宗教神学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1470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
坦比哀多(Tempietto)
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设计人是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为14.70m。有地下墓室。
威尼斯学派
黄金府邸:
威尼斯最美的哥特式府邸之一,康塔里尼(Contarini)家的黄金府邸,其立面是模仿总督府的,第三层做了券廊,另一侧有比较封闭的墙面。面临大运河的墙垣是白色石灰石砌的,因为装饰细部全都贴金而得名
帕拉迪奥母题(PalladianMotive):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原有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帕拉迪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在视觉上使负荷同被符合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圆洞。(四面增加券柱外廊)
都铎式:
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而得名, 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 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些属于哥特风格;但其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已是文艺复兴风格。
银匠式:
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西班牙大台阶:
西班牙台阶由钙华石砌成,台阶分12段,台阶宽度富有变化,有急有缓,让人感到富有创意和张力。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超级巴洛克
券柱式:
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柱式的开间放宽,其他的细节比例不变,贴在券洞的表面,券脚券面也用柱式线脚。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巨柱式:
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立面重点突出,但尺度夸大
叠柱式: 各柱式柱子细长比由粗到细自下而上安排,上层柱子中线略收进,显得稳定,大都用券柱式叠加,按层横分,显示适宜的建筑尺度但立面效果重点不突出。
双柱式
古典复兴
学院派:在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潮流影响下,建筑师对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不甚重视。这种建筑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唯美主义。当时的大本营是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因此,这样的建筑潮流又被称为学院派建筑。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巴洛可可(Barococo):洛可可与巴洛可的混成词。
希腊复兴:
19世纪初,希腊复兴在英国形成一股相当有力的潮流,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希腊式的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并且追求体形的单纯。希腊复兴最重要的作品在苏格兰的爱丁保。
罗马复兴
18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城市建筑中兴起了罗马复兴的建筑思潮,他们颉取古罗马建筑片断,如叠柱式,花式,连排住宅等。代表作英格兰银行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代表作—英国议会大厦。浪漫 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折衷主义(Eclecticism):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近现代
A.先锋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建筑师A.W.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为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是指当时在欧洲和 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维也纳学派
Vienna School: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 
Secession: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形式追随功能:
Louis Sullivan 路易·沙利文
德意志制造联盟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与英国抗衡
起源时间:20c初(1907年)
起源地点:德国
代表人物:贝伦斯
主要观点: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摩天楼:楼层特别多的建筑。由伯纳姆和鲁特设计的芝加歌第一栋10层楼房——蒙托克大楼就是这种类型的建筑。自此之后也就有了摩天楼这一名词
表现派:
产生时间:20c
产生地点:德国、奥地利
建筑界代表人物:门德尔松[]
主要观点: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震动或激情,建筑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
局限性: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战后初期兴过一阵就消退了。
未来主义派:
产生时间:20c
产生地点:意大利
代表人物:马力内蒂
主要观点: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反对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风格派:De 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1917
产生地点:荷兰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里特维德
主要观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代表作品: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里特维德
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一战前
产生地点:俄国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
建筑观点: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雕刻的内容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
影响:风格派和构成派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的探索有价值,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建筑国际会议
1928年在瑞士La Sarzaz成立;
1959年因内部思想分歧宣布解散。
《雅典宪章》
CIAM第四次会议文件,讨论城市问题,“功能城市” 城市规划
1933年雅典会议分析了33个城市调研报告,确立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少就是多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处理原则  
一方面,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建,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的盒子
D.思潮
粗野主义  
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
典雅主义
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
新陈代谢派
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新理性主义
主张:新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并且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关注建筑历史与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传统意识,他们抗拒功能主义、技术至上、现代工业化城市及建筑,返回城市历史文脉中,建立类型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保持延续性
代表人物:罗西;克里尔兄弟
高技派
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晚期现代主义
晚期现代主义把现代派的观念及形式推向极端、夸张建筑物的结构与技术形象、力求使建筑具有娱乐感或有审美的愉悦,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超现代”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往往采用极端的逻辑性、极端的重复模数制构件进行创作,它过分强调构造细部、结构、一些引人入胜而非有意的隐喻以及某种感官形象。它所具有的几种倾向,如:极端的理论性、极端强调交通线和极端强调力学特性的夸张表现等等,都是“超现代”的。它把技术因素变成为刻意追求的装饰因素,注重抽象化造型(单一译码),具有手法主义(Mannerism)倾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符号学
建筑的外观、材料、用途等等,都从各自的使用功能中抽象出来,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从而形成一个类似语言符号系统的意指系统。建筑元素依照意义生成的规则相互组合,向人们传递视觉信息。建筑符号的意指系统由诸多建筑元素的集合和建筑规则所组成的代码构成。符号通过建筑代码生成意义。
解构主义
主张: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思潮,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其后出现的历史主义、通俗主义予以批判,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它倾向于从感性出发去把握时代精神,认为今日世界是一个暂时性的,呈碎片状的,永在不断变化中的一片混乱,建筑师就应该用建筑语言对这种生存状态敏感的价已表达,但这也依赖时代技术成就。
代表作品特点:散乱、突变、奇绝、反常、残缺、动势
代表人物:埃森曼;盖里;屈米;李伯斯金;哈迪德
新现代主义(Neo Modernism):
指那些相信现代建筑依然有生命力,并力图继承,发展现代派建筑师设计语言与方法的建筑创作倾向。
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埃森曼(成为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前参与过“新现代”的发端);贝聿铭;前川国男;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桢文彦
建构(Tectonic)
游牧主义(Nomadism)
简约
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与创造,即要求除去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的反映事物的本质。
表皮
建筑表面的材料
透明性
如果人们看见两个或更多个图形彼此重叠,他们中的每一个图形都因这个公共的重叠部分而完整,这是人们就陷入一个矛盾的空间维度,人们必须设想一种新的光学特性,才能解决这个矛盾。这些图形具有了一种透明性,他们是互相贯通的,彼此间没有视线的遮挡。然而,透明性不仅仅暗示着图形的一种光学特性,它还暗示着一种更宽广的空间秩序。透明性暗示着人们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同时感知。”
新地域主义
主张: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文化与地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关注建筑所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感。时代背景:现代建筑的国际化,带来了建筑文化单一化和地方精神失落,扼杀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代表人物:西扎;柯里亚;杨经文;多西;皮亚诺
数字建筑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软建筑
软建筑是一种人、建筑和技术会在其中产生交互作用的建筑。在所谓的“软建筑”中,身体不会被迫与技术同步,建筑也不会完全替代身体的所有行为。比如在一般的建筑中,当设置不同的门时,比如推拉门、平开门或旋转门,人的身体会被迫随着门技术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反应。但是,在软建筑中,我们的身体会对周围环境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或者互动,而不会因为技术而产生惰性。
超表皮
佩雷拉提出了“超表皮”这个概念。他认为,“超表皮”是一种信息与空间的未知复合体;“超表皮”可以将表皮和结构相连接,可以将图像和实物相连接,这样便能创造多个自发领域,并在功能上重新处理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据此,佩雷拉又提出了“超表皮建筑”的概念,他认为“超表皮建筑”既不属于物质,也不属于媒体,而是位于两者之间。他试图通过这个概念批判地反映当代社会普遍的文化变革。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建筑
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低碳城市
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评论3

chaosxinLv.3 发表于 2013-4-17 14:41:41 | 查看全部
我也是坐沙发的
lichengcom2009Lv.3 发表于 2013-5-2 01:33:20 | 查看全部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zpkgoo09Lv.1 发表于 2013-9-23 08:55:26 | 查看全部
支持,赞一个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