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设计作品] 2022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毕业展

3999 0
金戒指 发表于 2022-8-16 17:3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飞机 于 2022-8-16 17:46 编辑

c6Vp1fm881ifI81v.jpg


BHJfda4L1vV2KKk1.jpg





反思的阶段正在来临



建筑艺术学院2022年建筑艺术系毕业展主题



阮   昊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环境要素研究与设计」

刘   畅
 「群建筑——柱/墙/地」

Olivier Greder 「学习中国90年代的城市和建筑,以思考城市建筑和未来的城市邻近性」

黄明健
 「远离平衡的建筑形态 - 开放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

戚山山 「2.5维 - 伸缩性与渗透性」

龚晨曦 「城市化的村落和工业化的建造」




毕设题目: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环境要素研究与设计



授课教师:阮昊



毕业设计的主题是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环境要素研究与设计,课程从高密度城市中的环境要素(空气、阳光、水、气味、视线等)出发,关注和研究城市与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如何被重新定义,以及其如何解决由高密度带来的城市环境与建筑中的特定问题。课程以此出发建立相应的空间体系、结合场地与特定的功能需求,形成设计层面的应用并建立城市、建筑与环境要素之间的闭环关系。


aoiaabKzFvvYzeBO.jpg


▲「LANIKAI视觉住宅」 作者:南泠





GZt8998gp8q5WjRV.jpg


「重庆闹市新校」作者:杨瑞



wQdtgNr56tNtrQ1t.jpg


「浮波市民中心」作者:费芳华







毕设题目:群建筑——柱/墙/地



授课教师:刘畅



毕业设计课题《群建筑—柱/墙/地》是一次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群建筑“”既指向对自然之理的反映,也指向对当代城市中出现的建筑物的机械重复及相对的标识性建筑困境的反思; 是试图对都市“大”建筑综合体的瓦解。“群建筑”一词,在建筑史中或许可以追溯到与“collective form”,“毯式建筑”等建筑思潮的线索或联系,而在该课程教学中并非是对某个特殊历史范型的回溯式研究,而是试图导向一种具有密度的建筑思考和练习。因此在此并不预先给出一种范式,而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来找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群建筑。该课程教学开始于2017年,每年在“群建筑”的背景下给出三个主题。这一学年给出的主题为“柱子”,“墙”,“地”, 它们既可理解为建筑的三种基本元素,也指向不同的结构类型,三种不同的空间气质,可被单独引向三种类型的建筑。同时它们既具有独立的单元性也具有生长为群体的潜力。


Be22z2M533c5keky.jpg




LeTFc4b9CE2bC4YC.jpg

柱中市——武原农贸市场」作者:宋宇轩



jXIX4Hn33RyrfXHQ.jpg


▲ 「放課後」作者:刘艺璇


qX7zW69t9697pJTT.jpg


▲「ZOOTOPIA 杭州动物园食草动物展区及游客中心设计」作者:王歆玥



e8LLEy6FCNnyjknz.jpg


▲「联丘湖学习中心」作者:古显周







毕设题目:学习中国90年代的城市和建筑,以思考城市建筑和未来的城市邻近性




授课教师 : Olivier Greder



近几十年来,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化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经过五年对中国城市状况的观察,我得出的结论是,90年代是以支持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混合功能建筑来建设城市的最后几年。街道仍然具有支持城市生活的重要价值。
今年,我想重点关注这一时期的建筑和城市,并建议学生从中学习。
为了重塑一个能够重新参与定义公共空间的城市建筑,建筑专业的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显然是必要的。
我们去理解认知密度、多样性、紧凑性和混合用途,以研究探索一个在地性建筑的“城市性”。一种带有城市遗传密码的建筑,在定义城市的同时又让城市穿越其中,达到建筑与城市的完全相融,互为一体。


柯桥古镇 整体规划:

PspEP3TV6rxZI3T9.jpg






NL76U997938Mr8Um.jpg


▲「运动之上的城市——为漫」作者:鲍铭泽


X5FQdzDQ05qRO3qC.jpg


▲水乡生活复兴——锦绣园」作者:陈筱凡



k2g64llU34roLFUg.jpg

▲「夷道院」作者:余卓群

AFF5oG7077FjJOB1.jpg

▲ 「区,水,#」作者:崔栋湖





毕设题目:远离平衡的建筑形态 - 开放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




授课教师:黄明健



本毕设组试图探讨建筑空间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所具有的丰富性与潜力,关注不确定性的空间与事件的营造,探讨“精确”与“模糊”之间的对话关系。我们将从研究具有生发性的空间出发,最后完成一个开放的教学类建筑的设计。教与学本身是一种不可量化的行为,但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程序之下,教学变成了指标,教室成为了工具。本毕设组在探讨如何在一种“模糊”的空间状态下,通过生发性的空间布置,让“教”与“学”更具有开放性与可能性。




YNiw9ZiJ5M090Tiw.jpg


▲「缦回 · 社区图书馆」作者:富晓菡



bbZY40Ty14gY60Jc.jpg

▲ 青山村自然学社」作者:陈作晗

q8ZS1c1712q1uV0R.jpg

▲ 「“湖山漾 · 西湖文化体验馆」作者:薛添宁

A36MdDlmPOuplKz6.jpg

▲「虚实相生之社区小学」 作者:张思妍 






毕设题目:2.5维 - 伸缩性与渗透性



授课教师:戚山山



建筑毕业设计及理论研究课程《2.5维 — 伸缩性与渗透性》是以2.5维建筑研究为切入点的第三轮周期性实验教学。2.5维是关于界线、深浅空间、记忆、状态、穿透力的思辨,提炼墙、洞、梯、台的组织关系,以及建筑形势与空间姿态的形成。本毕设主题是一种关于空间组织关系的结构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并思考维度上的表达逻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基于电影的建筑转译重构,以“时空性”为研究重点;第二部分:象山校区建筑群研究,关注“渗透性”及其建筑方法;第三部分:2.5维 — 界面与界面之间,主要研究界面的“伸缩性”,实验空间的事件性及何以“以大见小、以小见大”;第四部分:2.5维 — 构建丰富的经验世界与记忆,探讨建筑的“序列性”及其结构关系。

kjlso939L7d39P6S.jpg


云出岫:基于2.5维浅空间研究的艺术社区设计实验

作者:黎子雅



UP9ZYfYomo2FF9jf.jpg


「追景寻忆:古城观景塔作者郑欢予




Z3GzMXOFop7FFZf5.jpg


“三重门" 基于电影的片段重构」 作:程嘉敏





UsYOSyh86y1J8QXP.jpg


浅空间与连续性:龙坞自然博物馆」作项含希







毕设题目:城市化的村落和工业化的建造




授课教师:龚晨曦



新的建设如何与既存世界建立关联?工业化、产品化的空间生产模式能否产生场所?如何从对周遭的现象认知中得到设计的概念工具?——东皋村里传统建造和当代自发建造混合存在,形成一个异质总体。我们用一个学期进行建造知识准备、现场深度调研和认知研究;一个学期回溯感知、发展设计。四个学生讨论在自上而下规模化建造组织逻辑下,怎样的新村原型产品可以传递老村子的品质;四个学生讨论在现状村子内如何发展新的建造/改造。对地方空间和建造的调查经验转化为设计的结构性动力:尺度、视线、邻里、路径、材料、距离、内外、实空等等异质组构现象均成为设计的源头。在设计中不断回溯体验让我们越来越深地从空间和建造上认识这个村子;同学们身体性的经验和概念性的认知让我们想象到寓言性的设计可能。


小组合作「东皋村核心区首层平面测绘」:

W8VOyEi5MD0m8YUe.jpg



A5455a52p15g00dx.jpg


wgk0BkZIT1kQzBqz.jpg

「院村」作者薛羽卉

stReHkeneNq7Ev7h.jpg


MR9C51c5nco5pZS6.jpg

「聚院:抬高的剧场及其之下」作者:陶思序

wn080LmQiRnnNUIl.jpg

院楼之间,边界重塑」作者:廖妍

bN6Dw0aV66DDvMBB.jpg

▲「角屋:从院到园」 作者:李紫沛










展览现场:



ADYXYFgGgroodUg7.jpg




i2SSsV762s6Ha5eo.jpg




ddWq7iyBHH5Wqbbb.jpg




leeEGCUZM9Wh3NCR.jpg






来源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Us2227U2fWZgebhw8tRjKw
vRRAzRIVIIAQ1J5X.jp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