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设计作品]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5980 0
阿春 发表于 2022-8-4 17:34: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飞机 于 2022-8-4 17:52 编辑



又是一年毕业季,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22届城乡规划系学子,历经数月的认真准备,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所有设计成果。今年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包括老城更新、遗产保护与利用、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园规划设计、消极空间修复与活化设计、微绿地空间更新优化等不同类型,各类设计虽然关注点不同,但都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们对新时代城乡规划实践的感悟与思考。此次毕业设计展既是对同学们往昔五年学习的总结和展示,亦是对大家未来征程的展望。


展厅

一览




城市更新


苏州市陆慕老街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城市闲置低效用地更新规划——基于15分钟生活圈配套的原合肥市34中更新规划设计



01



老街新生

——苏州市陆慕老街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作者:张瑞彭、霍俊伟、苏昌权


指导教师:白艳、宣蔚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该设计从城市基因活化的视角,对苏州市相城区陆慕老街片区进行城市更新设计,总结出一套城市更新的新范式,以求为各地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案首先根据各级政府的城市更新最新政策以及相关规划分析了场地的发展潜力,然后从文化基因、空间基因、产业基因、市井基因四个方面梳理出场地的城市基因,进而从整体策略和具体策略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对城市基因进行活化,最终将策略落实在具体规划的空间设计上。




























02




千年漕运·苏韵流芳

——基于城市缝合理念下的

陆慕老街城市更新设计

作者:田璟、马毅扬、杨谊康


指导教师:宣蔚、白艳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本作品基于城市缝合理念,将场地内的纹理断裂区进行修复,对破碎的绿地系统和混乱的开敞空间分布进行织补,并采用引入文创产业来焕发片区核心—陆慕老街的活力,从而丰富业态,引入人群。




























03




合纵陆慕·连横古今

——生态都市主义视角下的

苏州市陆慕老街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作者:娄莺、林娟玲、刘思盈


指导教师:宣蔚、白艳

目前的城市更新不仅强调物质空间的优化升级,更强调非物质空间的提升营造。在此基础上,方案引入生态都市主义概念,将城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从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社会经济三个专题探讨陆慕城市更新设计。规划愿景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价值延续、城水人居有机共生、经济社会和谐演进三大方面。规划以陆慕文化为契机,以城市生态景观及古运河地区风貌再造为特征,以“合纵陆慕,连横古今”为理念,充分结合地区禀赋条件,汲取历史文化要素,提炼发展创新要素,达到连接、整合、激活的目标。方案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理论,重点研判基地城水关系,基于人本主义理念,从自然、社会与经济多个角度寻找生态平衡。

































0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基于15分钟生活圈配套的

原合肥市34中更新规划设计

作者:古丽米热、陈晓兵、云丁江措、次央


指导教师:王方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方案从基地周边15分钟生活圈现状出发,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域文化,教育,商业,医疗,开放空间,公共管理设施等配套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场地整体定位和功能布局。改善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为切入点,提出空间设计策略及建筑改造策略。方案强调塑造特色空间,强化与周边空间的关系,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打造尺度宜人,设施共享,空间开放,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社区服务中心。
























05



城市闲置低效用地更新规划

——基于15分钟生活圈配套的

原合肥市34中更新规划设计

作者:刘华炎、郑俊伟、艾力开尔、叶尔多斯


指导教师:王方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作品通过对十五分钟生活圈解读和城市更新解读,对周边十五分钟生活圈进行分析总结,在基地的现状分析和上位规划及区位背景上,实施"绿地+"行动,推进公园绿地与公共服务、生活办公、出行游憩有机融合。优化绿地布局,消除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盲区,依托公交、绿道、慢行系 统等交通空间,打造生态景观带,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的绿色网络,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 化优质化发展,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建设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遗产保护与利用


运漕古镇更新与利用概念规

仪征大码头至十二圩地块城市设计

西递古村落多功能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06




往而复还,生生不息

——基于光锥理论下运漕古镇更新与利用规划

作者:张青霞、姚啸天、毛名著、邓云洁


指导教师:宋敏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抓手,安徽省也出台多项文件落实文化传承并提出文旅项目和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本规划应运时代发展背景,梳理古镇现状条件,提炼本地特色,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规划方案以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古镇的优势资源为立足点,引入光锥理念并建立场地——人——记忆的循环光锥模型,以文化基因为指引,实施显性基因修复和隐性基因修补的规划策略。通过对古镇保护、整治与更新的工作,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为新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产业转型的同时提升旅游竞争力,将运漕古镇建设成为安徽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古镇。























07



百盐千家 · 万水似谙


——基于ABC模型下的十二圩

盐运遗址片区更新改造设计

作者:王紫珍、方欣然、吴坤


指导教师:宋敏

该地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码头至十二圩片区,本设计首先对大码头至十二圩片区进行广陵西去风光地 盐运码头繁华岸 十里长江水绿园的定位,并依据地块特性进行联动发展与错位竞争,定下老街商业 活力宜居 旅游服务 滨江休闲 船厂物流 盐都创意六大功能组团。之后我们对十二圩片区进行深入城市设计,根据地块丰厚的盐运史及红色历史,进行文化创意为主的旅游特色区打造,其服务范围辐射仪征与扬州,构筑水路两运的特色盐运文化体验区。



















08



徽脉相承·创享三生

——黄山市黟县西递古村落周边

多功能度假区规划设计

作者:田韬、贾振涛、彭皓


指导教师:宣蔚、白艳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西递多功能旅游度假区的概念规划,通过“共生、共建、共享”的规划体系,联动各方资源,延续强化区域本底特色,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和谐统一。规划手法上,西递多功能旅游度假区采用景观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的空间布局。根据西递保护中遗产缓冲边界,将度假区分为以西递村为核心的文化体验片区和以森林山地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涵养区。

















09



逍遥避世桃源里·悠然结庐绿野间

——黄山市黟县西递古村落周边

多功能度假区规划设计

作者:辛天洋、韩雨诗、孔雨薇

指导教师:白艳

该方案不是将基地作为世界遗产西递的附属品,也不是将其作为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以西递为文化母体,在此基础上深度发掘基地本身的特点,片区各有主题特色且联系紧密,在“逍遥避世桃源里,悠然结庐绿野间”的主题愿景下,强调片区的场景性和故事性,赋予游客丰富的体验。同时考虑原住民的需求,提出“居游共生”的概念,并落实到空间和产业。最终实现徽州传统村落度假区文化性、生态性、经济性、主题性、景观性、活动性以及安全性的统一规划。





















村庄规划


安徽省特色水乡规划


10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六合村村庄规划

作者:张雯、施思、钟奕瑶


指导教师:王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开展中,本规划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 产业发展、管理创新为重点,努力打造“农鹅共生 秀美六合”。通过村庄规划,使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村庄特色鲜明,交通便捷畅通,村民生产、生活方便,人居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村庄环境整洁优美。针对三类群体,提供三种成果形式,编制一套好实用好管用的村庄规划成果。

















11



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丁峰村村庄规划


作者:辛城、徐文文


指导教师:王琳


基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开展的背景,本规划从作为在时代大浪下挣扎的村庄缩影的丁峰村着手,剖析村庄资源禀赋,把握外部发展机遇,聆听村民发展诉求,聚焦农耕用地与产业用地间的平衡、传统农业村庄到现代产业社区的转型两大核心问题,就产业、用地、环境三方面,提出精明收缩、精准指引、精致塑造三大策略,为集聚提升型村庄寻求转型契机,助力乡村振兴。











12




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大牛村村庄规划

作者:胡昊、赵喆、马智


指导教师:王琳


 通过对上位规划的解读以及实地调研,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出婚纱、物流、电商三位一体的新时代电商村,通过基地景观的重新塑造与规划,创造新型乡镇收益线路,将村庄传统的人情风俗、耕作文化与经营形式相结合,塑造具有区域与地方个性的村庄,旨在构建一个集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村落。


















控制性详细规划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13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

控制性详细规划

作者:陆天乐、黄安、林奥华、任梓晴

指导教师:张晓瑞


                                                                  
在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宿州市物流产业亟需发展的多重背景下,结合宿州市自身区位资源条件和周边发展条件,确定其规划发展目标为:长三角区域现代智慧物流集聚发展示范区。在此目标的导向下,采用协同、平衡、生态的规划思想,结合“智慧”这一发展定位,打造集智慧物流、贸易展示、运营办公于一体的功能结构体系,为城市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的确定进一步提供依据。

























14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

控制性详细规划

作者:李志豪、周铭灏、王硕洲、张子清

指导教师:张晓瑞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规划四至范围:北至符离镇城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边界、南至股河、东至新206国道、西至京沪铁路,规划用地总面积409.67公顷。为贯彻落实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和多式联运综合性国家级物流枢纽,科学指导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特编制《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规划将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建设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起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水平,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城乡规划系



风景园林专业



01



韵引盐河萦畔景

——3E-WID导向下的仪征入江小岛

人地情景网络构建计划

作者:许艳、孙海兰、王婧、李欣冉

指导教师:吕晓倩、李峻峰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场地位于扬州下辖县级市仪征市,西起大码头历史街区,基地内有大码头、十二圩两大历史片区,片区内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在地性、原真性、生态性和人本性规划原则的指引下,以“3E-WID”为设计导向,“3E”即Existence(存量)、Enhancement(增量)、Energy(能量),盘活场地景观存量、激活引入产业增量,释放人地情感能量。
“WID”即以滨水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是依托城市滨水空间,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特色空间格局进行打造,从而引导城市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带动片区及城市发展。以“人-地-情-景”网络构建为设计愿景,建立片区自然与社会生态圈;场地景观格局与建筑格局边界活化,功能更新;响应周边居民需求,人地互动,人之情和地之景共融。设计基于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需求,将入江小岛旧厂房及失落空间进行重塑,同时增强水岸的可达性及互动性,实现场地在地性的生活空间活化。人地情景网络构建尊重船厂区原有的空间格局,重新梳理场地公共空间布局,还原厂区的环境风貌,通过改造赋予老物新生,同时增加江畔的可参与性,为不同活动需求预留更多可挖掘的弹性空间。保留下来的船舶工业旧址以休憩设施、景观小品等形式表达出来,给人提供游憩空间。打破厂区与地块周边环境之间的边界,建立人与地良性互动的联系,博物馆、创意工坊、餐厅的设置是从文化和经济交流入手,更有效地在城市工业区和周围环境之间创造一个社会生态圈。引之产业、人之情感、地之景观共融共生,完成“人-地-情-景”网络进行构建。

























02



溪畔·轻呼吸

——气候适宜性指导下的仙居三桥溪

绿廊公园规划设计

作者:魏心怡、赵楠、刘哲、张湄涓、曹瑞德

指导教师:李峻峰、吕晓倩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阶段,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地建设在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大规模进行。但由于受到我国独特的气候特征以及各地区独特的气象状况影响,城市绿地有时并不能高效能地发挥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功能。针对这样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仙居三桥溪地块的认知,发现了原场地缺乏景观资源、缺乏活动设施、优化环境能力低等现存问题,并基于此开展了对仙居三桥溪绿廊公园的规划设计。公园本着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游憩环境为最终目标,考虑了多种可能影响适宜性的因素,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等手段构建风道、营造氛围,并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地、服务设施,最终形成蓝绿灰三带交织、大小节点疏密交织的整体格局,一定程度上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活力、绿色、舒适的生态空间。


























03




石光拾景

——基于主客共享的南京雨花石

矿坑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汪红庆、张若彤、蒋作青


指导教师:张泉

                                                                  

2022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实质上伴随从“主客分异”到“主客共享”的现实需求变化。随着旅游休闲活动的日常化,即带薪休假和自由执业方式的普及,人们旅游休闲行为的发生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些都解构重组了 原本的主客关系,以往“他乡成故乡”的迷思惶惑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的新常态。景观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我们试图探寻主客共享视角下主与客的精神需求和行为偏好,兼顾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激发主客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空间活化、生态营造、文化重构、产业催化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规划,提高场所本身的感知度和认同度,从而减少二者之间的文化隔阂、时间冲突和居游矛盾,留下人与人之间永恒的情感、信任和温度!我们希望以主客共享的理念在单向流动的时间和变化多义的空间中塑造充满人情的矿坑公园景观。

















04



建微 · 知绿

——合肥市老城区微绿地空间

更新优化规划设计

作者:潘晓慧 、董英

指导教师:吴敏


城市微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双修背景下老城“微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微绿地改造提升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挖掘新的微绿地空间,二是提高现有微绿地景观质量。本文重点论述前者,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供需平衡理论出发,以合肥市老城区微绿地的供需适配平衡为目标,最大化地发挥新增微绿地的景观效益。首先,结合现场调研与街景地图的手段,挖掘出可以发展为微绿地的潜力空间点,结合供需关系分析最终筛选出合适的点位进行微绿地建设,需求侧侧主要考虑居住密度、人口结构、需求系数:供给侧主要考虑周边设施整合效应、道路衔接效应、周边绿地竞争效应等。其次,根据对现状潜力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三大建设策略“破硬复绿、退墙为绿、腾退增绿”。最终,在设计实践环节,通过对合肥市天王巷的街道更新设计中,融入了上述三种增加微绿地空间的手段,达到增加街道绿地面积的目标,同时从“安全、绿色、智慧、活力”四方面提出具体提升设计策略。安全层面,分时的道路设计与合理路权配置,绿色层面,健康种植与生态化改造;智慧层面,结合万物互联系统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接轨,活力层面,设计分时使用的广场,参与式与领养式的花园等。











05



此亦石 · 彼亦石

——广州市石牙顶废弃采石场修复与活化设计

作者:董欣卓、王紫研、赵雨峰

指导教师:张泉

本次修复与活化设计以广州市石牙顶废弃采石场为载体,以系统性的规划设计路径和修复策略为支撑,通过将理论、技术与场地现状结合,立足改善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理化指标以及废弃地的再利用模式,让矿业废弃地在不断修复过程中重新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并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得到持续性修复提升;此外,本设计通过明晰规划设计路径以及具体策略研究,对发展模式进行实践、对改造路径进行探讨,从而赋予矿业废弃地新的景观、生态、社会等价值,激活区域发展环境,提升人居品质,为同类型资源枯竭型矿业废弃地的转型提供理论方法和建设思路。

















06




清河海晏

——基于韧性防洪下的景观设计

以仪征市十二圩为例

作者:杨涵、戴高乐、杜筱天

指导教师:吕晓倩、李峻峰

本设计通过提出“一轴三区多节点“的规划结构,将场地主要分以自然滩涂、抵御洪水与处理内涝、公园三大划分(百年、五十年、二十年)三个分区,对长江洪水进行防治,全园基于韧性景观下的洪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增强公园的雨洪韧性功能,打造出集治洪泄洪、生态科普、游憩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科普湿地公园,同时,借助工业遗址能够展示出盐运文化、唤醒人们的记忆,传承运河历史与文化的作用。

















07



轨迹重现

——嵌入与织补理念下的宿州火车站片区更新暨铁路公园设计

作者:薛依杉

指导教师:吴敏

规划设计基地濒临宿州津浦铁路,位于宿州市现火车站建筑群以西、站前广场及其北部片区。基地范围东至津浦铁路,北至沱河路地下道(衔接沱河景观带),西接宿怀北路,南邻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整体场地呈狭长带状分布,面积约 3.83 公顷(57.6 亩)。
项目基地位处宿州市老城区和城东副中心交界处,是链接新老城区的重要纽带。交通便捷,可达性强,基地南侧为现站前广场,西南侧有约 6600 平方米现状水塘,北侧则以老旧民房为主,东侧临津浦铁路一侧未有防护林带,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宿州市火车站拟将于 2023 年搬迁至铁路以东片区,故而提供了该场地塑造为一处公园的可能。
该设计结合场地现状条件与周边城市现状,希望以嵌入与织补理念为依托,打造游客休憩舒适,居民生活社交,儿童可学可玩,历史传承纪念,生态持续平衡的铁路公园。
该铁路公园以场地内运行的观光小火车为脉络,串联起包括:铁路主题公园,月台商业街区,儿童活动区,时光记忆咖啡厅四个主要节点以及其他次要节点,使得公园展现了场所精神,游客感受了场地记忆。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展板

08



临轨寻迹

——宿州市火车站片区更新

暨铁路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余春燕

指导教师:吴敏

项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埔埇桥区,场地面积约为3.83公顷。因场地原火车站房搬迁及城市更新改造,而对该场地进行规划设计。该方案以铁路文化为主线,社区生活、生态体验贯穿其中,延续场地文化,缝合城市东西城区,打造文化、自然、休闲的铁路公园。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展板

09




赋智东流

——龙河公园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王冰冰、李逸飞、陈迪丰

指导教师:张娜

本项目内水域属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重点强调了南水北调的纪念意义。通过对蚌埠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使公园内滨水景观设计形成体系,体现较为完整的文化系统。公园以营造创新活力、健康智能、生态可持续、适老适幼的全龄活动空间为目标,以激发空间活力和粘性为手段,以数字景观与智能化设计为工具,将项目着力建设为互动、和谐、效益整体发展的智慧体育公园。超越一般公园的功能,有机地结合了绿地与运动,科技与健康,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10



宿州市铁路公园规划设计


——原火车站地区更新改造

作者:张瑞龙

指导教师:吴敏

项目基地位处宿州市老城区和城东副中心交界处,方案结合场地和津浦铁路南北结构,利用南北侧的城市绿廊,顺应结构,融入城市绿网。针对场地原有的污染,从水体、土壤、降雨三方面入手制定场地修复策略,将基地划分五个绿化区域,特异化种植,丰富场地绿化景观,利用场地水体特点,展开接触、观赏、远眺多种观景方式,并根据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提供包括健身、教育、科技体验、休闲、饮食等综合性服务,将铁路文化与宿州文化融入到公园活动中,建设一个兼具生活、娱乐、游览、生态功能且符合城市结构发展规律的现代铁路公园。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展板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