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设计思考 于 2018-8-23 10:48 编辑
国内外的设计教育究竟有何差别?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去国外学习建筑、规划、景观设计?
下面几个留学生的分享,或许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一个在美国普瑞特学建筑的朋友是这样说的。
在学习时,时常会感受到中国与美国教学体系间的差异。国内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往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美国的研究生教授通常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更希望他们有一些对行业的思考,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有创业的东西。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授接受同学们的质疑,愿意看到冲突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我是美国USC BArch的校友, 美国五年制的本科很辛苦, 一年级就开始做大量的模型和电脑绘图。
我认为中美建筑教育最大的不同是, 中国学校很重视手绘, 但好像比较排斥参数化设计, 而参数化设计却是近几年许多美国建筑学院的教育趋势, 在美国使用grasshopper和3D列印的机会比较多
不过美国建筑教育不太重视实用性, 学生下很多功夫在探讨学术圈中那些高大上的设计, 虽然熬夜做project很辛苦, 但那样的设计方式在业界用不太到, 导致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 即战力偏低, 很多专业知识和观念反而要在工作中建立(法规/施工图/设计习惯/甲方喜好)...这是我工作后的感悟。
因为我没在国内读过大学,所以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就不做评价了,只说说国外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悉尼大学建筑系的情况吧。
国外的教育是以培养想法和动手的能力的,至于绘图什么的是自己去学的,这一点让我一直到现在都是弱项,因为国外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想学什么是有规划的,他们在进大学前就已经把怎么用软件绘图给学完了。
1、一线城市落户
众所周知,海归在这一点上是有天然优势的;比如上海,积分落户你不是同济、交大、复旦或者博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上海的落户条件都非常苛刻,要缴纳5年社保,还要排队;据说一个北京户口值120-150万,一个上海户口值90万,然后你会发现,好像出国读个书花40-60万(比如英国),然后回来落户好像更划算!也确实有不少人这么做,出国一年,还能拿个学位回来,户口也有了。
2、关于海归光环
可能5年、10年以前海归留学还带有一定的光环,但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变得并没有那么遥远,大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也都可以允许更多的人出国,现在的海归并不像之前那么“值钱”了;现在大部分学生还保留有要在国外工作两年再回国的想法,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也请大家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在国外工作后回国,你的职场经验和人脉带的回来吗?
3、留学最大的收获
留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认识是眼界的拓展,出去看一看在这帮顶级的建筑学院里,世界上这帮最顶尖的脑袋在思考什么问题,看看最前沿的学术领域大家在探讨和研究什么问题;我经常说,建筑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未来还有10年,甚至20年、30年去积累实践经验,可能对于有些人说,好不容易出了国,那么就去见识一些不一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脉,在顶尖名校里认识的同学、朋友、校友圈层面更高,未来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自身的性格素质自己最清楚,出国前以下几点需要你先行思考:
1、出国意愿的强烈程度
出国的动机有很多种,经常的综合性的,你的动机是否能支持你在困境下坚持,你坚持的意愿能够有多强烈,是题主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程度
一路小初高大学走过来,一直有一个“目标”在引领,小学的目标是初中,初中的目标是高中,高中的目标是大学,出国后,你可能会一时丢失掉这个“目标”,出去读这个专业有什么用?研究这个具体的课题有什么价值?读出来以后准备干什么?能不能找到工作?毕业后回不回国?很多新生都答不上。很多人的回答是:“不太清楚”,“先读出来再说”,“再看看吧”。出国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而且鲜有退路。
3、你性格的坚毅程度
国外求学并非理想化,其中的艰苦程度只会比国内更难。语言与学术,deadline与presentation,合作与独立,你需要付出比国内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来达到优秀。
4、你会被其他人的想法影响的程度
逢年佳节看着国内家人团聚,国内同学成双成对,看着国内的美食佳肴,国外TEAM WORK难以与LOCAL交流配合,处理独立生活的琐事,你是否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5、你对孤独的承受程度
远离了家人的支持,甚至远离恋人,也没有国内班主任辅导员的安排与关怀,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排山倒海,需要题主做好心理建设,有合理的心理预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