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城市作品精选 于 2018-7-26 10:30 编辑
本文完整项目文本PDF下载方式见文末
最近台风安比肆虐,京津冀地区普降大雨。
近年台风诡异的行进轨迹、不按套路出牌的特点,让气象预测越来越困难,也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气候变化上。
而沿海地区的防洪、对抗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课题。
google earth 曾经开发过一款插件EXTREME SCENARIO 2100,用于模拟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大城市造成的影响。
如果海平面上升8英尺(2.4米),那些沿海城市会变成什么样?
纽约滨水区域沦陷。
迈阿密变成了海岛。
波士顿严重内涝。
洛杉矶几乎成为第二个亚特兰蒂斯了。
而平均海拔1.3~2.5米的魔都上海也未能幸免,海平面上升2.4米后,几乎完全被海水吞没。
气象局预测,以目前海平面每年上升2.5毫米的趋势发展,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近1米,至少7亿人的生活场所将被淹没。
这还是不考虑飓风、地震、海啸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影响下的保守估计。
应对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已经刻不容缓。
BIG U计划
BIG U PROJECT
除了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源头遏制措施,不少国家也在另做打算。
早在2012年,遭受飓风桑迪袭击后,纽约市便举行了一项重建设计竞赛,寻求防洪和应对海平面上升的解决途径。
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和学者等多学科团队应邀参赛。最终,由丹麦建筑事务所BIG和荷兰事务所One Architecture & Urbanism共同打造的BIG U计划入选。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整个工程计划在曼哈顿下东区建立一条10英里长的复合型防浪堤和绿化带,从西57街延伸,环绕曼哈顿南端一圈,并从另一侧迂回至东42街。同时,工程还承担修复受损区域、恢复社区活力的任务。
总工程被详细分解为三阶段,总造价预算为9.67亿美元。
而最近开工的第一阶段已投入3.35亿美元的公共资金。
花这样的大价钱是有原因的。
总长10英里的防护区,被划分为三段:伊斯特河公园区(THE EASTRIVER PARK)、两桥和唐人街区(TWO BRIDGES/CHINATOWN)与炮台到布鲁克林大桥区(BATTERY TO BROOKLYN BRIDGE)。
与一艘潜艇一样,这三个区域的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运作。除了主要的防洪功能外,还能为社会和社区提供多种活动场地和复合功能。
伊斯特河公园区
伊斯特河公园区是第一道屏障,现有公园体系已较为完备。
BIG及其团队的应对策略大致可以归纳为:加建桥梁护堤,增强空间开放性,建设弹性的生态社区。
桥梁护堤可以应对峰值海浪,同时地面的上升也有助于结合现有曼哈顿的规划路网形成纵深的景观通道。
纵深够大的防护林和缓冲区一来可以有效抵抗风暴潮;二来为周边社区的活动提供了额外空间,一举两得。
伊斯特河公园区总体策略图示
桥梁护堤构造示意图
纵深景观通道和活动空间示意
通过一组动图来了解这一创造性设想吧!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此举确实颇为高明。
两桥和唐人街区
位于布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大桥之间的两桥和唐人街区,是第二段防线。
这一区域街道密集,地势较低,人口稠密,且社区老化,活动场地严重缺乏。
此外,相比伊斯特河公园,此区域因为桥梁和道路限制,缺乏纵深,防洪缓冲空间有限。
为此,BIG团队提出了两种策略:
1、在沿河的FDR快速路下方安装可翻转式挡水板(FLIP-DOWN DEPLOYABLES)
挡板构造和功能示意
挡板在汛期和严寒的冬天可以放下,阻挡风暴和寒潮;平时折叠收起,作为河堤的创意天花板和照明之用,吸引人群来此活动。
汛期、冬天和日常功能对比示意
挡水板将绵延数公里,将两桥区域几乎完全覆盖。
2、大座椅+挡水板模式
这种模式是第一种的改进版,在FDR快速路下方增加可供社区活动的锯齿状长椅和场地。挡水板布置在场地内侧,只在汛期闭合。其他时间,则作为社区活动场所。
锯齿状布局的长椅、场地和挡水板同样绵延数公里,覆盖整个区域。这一策略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快速路下空间,打造日常活动社区。
两种策略都充分考虑了区域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快速路桥底面安装挡水板这一办法,大胆而创新。
炮台到布鲁克林大桥区
BATTERY TO BROOKLYN BRIDGE
作为曼哈顿的最南端和门户所在,这一区域在台风桑迪肆虐期间遭受了惨重损失,繁华而脆弱。
但这一区域的情况最为复杂。BIG团队将其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应对,逐一化解。
1、南大街展馆区
这一区域位于快速路延伸段,桥底为停车场和历史悠久的港口。
考虑到现有场地条件,BIG决定故技重施,利用桥下空间,靠海一侧布置活动展厅,另一侧布置商业步行街。
展馆的中央墙上都有幻灯片,可用于展览。
而另一侧,则是商业街区。
在二者之间隐藏着可滑动的一道墙。当洪水来临时,可以将墙体闭合,保护内侧不受影响。
2、BMB广场区
该区域因靠近炮台海事大厦,人口稠密,空间不足。
团队决定架设一条高架的人行天桥与广场,作为人行通道和活动场所。而高架广场下方支撑结构正好可以布置挡水墙。
高架广场和挡水墙构造和功能图示
3、炮台与海岸防护中心区
该区域是飓风期间的主要受灾口和薄弱点,同时也是市民观光游览、休憩嬉戏的重要场所。
对此,BIG团队采取的是水来土掩的办法。
首先,结合现有地形,覆土造坡,并将土坡与BMB高架广场相连,形成连续的防护堤和景观走廊。与此同时,尽可能保护现有景观和地下隧道。
其次,在这严密的体系之中,还有一处弱点——原海岸防护中心。
因地势较低,曾受灾严重。
对此,团队不再消极防守,选择主动出击!
在原址地势最低处,结合地形建造一个延伸入海的建筑物The Harbor Berm。
这一采用坚固、耐水材料打造的建筑,既是功能齐全的博物馆、展览馆与水族馆,又是绝佳的防洪堤坝。
The Harbor Berm剖面构造和功能图示
防水线、生命线 DRYLINE、LIFELINE
THEBIG U计划的三个区域首尾相连,彼此独立,又浑然一体,因此被项目组称为DRYLINE(防水线)
不久前,第一阶段的伊斯特河公园区已经动工。虽然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接受采访时,Bjarke Ingels看上去依旧充满信心。
在年初,BIG还完成了旧金山湾的防洪竞标项目,迈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的难题的一小步。
从绿色建筑到海绵城市,在设计领域,这注定还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
正如Bjarke Ingels所说,“对于防洪,你需要持续保护,它需要一个非常全面的整体战略。想取得成功,它需要根植于与不同社区的对话中。”
拯救地球,还是要从设计师做起(文末附拯救地球秘籍)。。。
▼点击链接观看BIG U 方案背景介绍视频
本文由意周曾叔根据以下内容编辑整理
来源:https://www.dezeen.com
https://www.designboom.com
https://www.rebuildbydesign.org/data/files/675.pdf
https://www1.nyc.gov/site/escr/index.page
无特别注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viedaycn
获取方式一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进入本公众号后台后
回复关键词
BIG U
即可免费获取 意周设计微信号 yizhoudesign
意周设计课堂官网 v.ieday.cn
获取方式二
附件下载
欢迎关注意周设计
作品|课程|经验|留学|素材 微博@设计e周 @PS素材哥
意周官网:ieday.cn 意周教育:v.ieday.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