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热文] 《华中大导师》供稿——建筑师李保峰:偶像般存在的导师

3075 3
沧☆海 发表于 2013-11-9 17:05: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0月7日下午四点半,他急急忙忙的走进南四楼122那间很有当代解构主义风格的工作室, 黑色的套头上衣,黑色的休闲裤,黑色的老头布鞋,略显凌乱的头发,朴素得有些不修边幅的形象。这就是李保峰老师,学生们眼中“全建规学院最没有架子的导师”,也是“偶像般存在的导师”。
       走进办公室,除了整齐摆放的办公用品和满满一面墙的书外,一点多余东西都没有。多年的工作让李保峰老师积累了很多荣誉和很多炫目的头衔。但也许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严谨的匠人和认真教学的老师。 large_jtJV_0c6f00001850125d.jpg

游学欧洲:行万里路体验欧洲建筑
       李保峰老师当过下乡知青,后招工进城做木工,1977年考上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硕士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在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三个学位来自于三所不同的中国大学,这样的求学经历,足以让很多学生羡慕。但是他的求学经历还不止于此。
       1988年,受慕尼黑工业大学Thomas Schmid教授邀请,李保峰老师在其研究室担任助教。初到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度让研究生刚毕业两年的李保峰老师十分好奇。一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他为了熟悉德国的教育,找到院长Schroeder教授,请其为他开一个德国建筑教育必读书单。但院长却给了他不一样的答案,“第一次来欧洲,为什么不出去体验城市和建筑呢?”
       他按照院长开的单子——不是书目,而是欧洲各国必去的城市和建筑目录——开始了城市及建筑“阅读”。两台破照相机,一个行李卷,一张欧洲火车月票,李保峰老师就这样踏上了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
       李保峰老师戏称这次出行为“流浪欧洲”。那时的他在慕尼黑工大只有微薄的助教工资,住不起旅馆,也上不起餐馆,有限的钱都要花在路费上。他有时晚上在火车站窝一晚,有时则乘夜车出行。超市里买的一个包菜,几块面包,一些作料,李保峰老师的每顿饭就这样凑合凑合。数月下来,李保峰逛了欧洲很多国家的城市和建筑,那些原来书本上的冷冰冰建筑数据和类似“征婚照”一般的漂亮建筑照片,逐渐变成了浸入他血脉的真实体验,“有限而局限的自我变成了更加丰富而视野开阔的自我”。这次旅行让他意识到建筑学教育的特殊性——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此后的20多年间,李保峰老师走遍五大洲,利用开会、交流、旅游及合作设计的机会几十次考察富藏城市及建筑学经典的欧洲、日本及美国等,收获无法言表。“我最想分享的就是行万里路。所以我现在也鼓励我的学生尽量走出去。”多年的经验让李保峰越来越体会到多样化的经历和真实的体验对建筑师多么宝贵,所以他会尽量利用自己的国际资源推荐学生去欧洲、日本或美国交流学习。
large_AfkH_4dcd00001a8e118f.jpg
回归大学:甘做学生前行的明灯
       1997年,他回到离开多年的华中理工大学,同年即当选为建筑系系主任。并在次年一次性通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重新开始学者生涯。李保峰老师回忆,他的工作甚至不能仅仅用“繁忙”来形容,为了做一个出色的设计不知道要花多少体力和心力,休闲娱乐几乎不在他的字典里,连续熬几天不怎么睡觉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资深建筑师,李保峰老师自然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他还是愿意花相当多的时间从事教学。
       李保峰真是天生的好老师,他随时随地收集讲课素材。1988年他在欧洲“流浪”,将几乎全部工资用于交通和拍照,回国时带回几千张幻灯片,而那时归国人员中流行的“电器8大件”却再无钱购买,这些素材融入教案,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李保峰老师曾戏称自己给建筑学本科二年级讲的“营造10讲”恐怕是全华科大交通成本最高的课。虽然只有24个学时,但是它包含了李保峰老师遍访世界40余国、数百个城市和乡村聚落搜集的素材和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验。
       李保峰老师觉得,大学时代对一个人的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个学习的黄金时代,需要吸收足够的养料,需要学习思想方法。而作为老师,这时候就要起到“灯”的作用,去引导学生,启发思想,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成长。
       工作室里经常看到李保峰老师和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他们讨论的不仅仅是建筑,话题常常会上升至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李保峰说,他经常能从学生的方案中得到新的启发,“建筑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正是因为学生没经验,所以思想没有局限。”他回忆在德国学习的经历时说:“德国教授上设计课一直问‘为什么’?他一定要让你想明白。”所以李保峰老师的教学也始终以调动学生的思考与批判为目标。
       “负责的老师和不负责的老师我以前都遇到过,现在自己当老师,当然知道学生希望什么样的老师。”所以李保峰老师给学生指导方案的时候,从不会简单的一句“不好看”就敷衍了事,他希望从方法论上给学生以启迪。“我很热爱教学,我觉得教学是一种乐趣,当你把你的经验、你的方法传给学生,让其学有所获的时候,我觉得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large_krrp_070200001dbc1260.jpg
认识自我:追求“哲匠”人生
       无论是教学生还是做设计,每一件事李保峰都必须亲自过目。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太累了,这似乎不是一个领导者所为。但是李保峰老师却自得其乐。“我天生就不是做所谓‘大事’的人。我不喜欢玩虚的,能做好规划设计和教好自己的学生就是莫大的欣慰。”
       李保峰老师认为,建筑师既不是纯粹的科学家,也不是纯粹的艺术家,他应该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建筑师的最终产品不是形而上的理论,而是脚踏实地的建筑,从这个意义来说,建筑师也就是个匠人——一个实实在在把本职工作做好的手艺人。在李保峰老师眼里,“匠”字本身并无贬义。欲成“大匠”绝非易事!而最优秀的建筑师,不仅是“大匠”,还应该成为“哲匠”,懂得超越美的形式,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李保峰老师所追求的,就是做一个“哲匠”。
       “认识自己”或许是李保峰老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李保峰老师从来没树立过那些所谓“伟大”的目标,他只想用心做自己感兴趣的设计。于是,“严谨”成了李保峰老师的代名词,用他的话说“当我看到胡乱凑合的东西而不去改变时,会有一种生理上(而非仅仅心理上)的难受”。李保峰是有名的“工作狂”,为了追求最完美的设计,他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成为“全建规院加班到最晚的老师”。每一次设计都要方案反复修改,直到最后的交图日期,有时方案改得大家都不认识了。
       在学生眼里,李保峰老师效率特别高,“我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觉得忙得要死,可李老师每天忙20件事情好像比我们还轻松”。同样每天24小时,李保峰可以把每件事都安排合理、高效完成。在他的手机里,永远有一个日程表,每天要做的事情都按照时间顺序记在手机上,这个日程表已经排到1个半月以后了。他的手机可和电脑自动同步,这就让他在打电话时仍能看到计划。“过去没有手机的时候我就用日历本记,我家里有20多个日历本,我现在随时可以查到20年前任何一天发生的重要事情。若是重要事情的计划没安排妥当,我睡不着觉。”要想同时兼顾学院管理、本硕博教学、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及社会活动,除了发挥团队作用之外,严谨且清晰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large_M2Kp_0cbf000018d9125d.jpg
       结束采访的时候已经晚上6点了,李保峰老师就是有这种魔力,初次见面,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交流,毫不拘谨,海阔天空。他能把很专业的建筑理论解释得非常通俗,让我这个门外汉听得如痴如醉。也许,我该早点来采访他。而我的收获,又何止一篇稿子。

评论3

爱你,说谎的方Lv.1 发表于 2013-11-13 23:30:53 | 查看全部
支持一下
yushide0527Lv.1 发表于 2014-12-28 00:24:20 | 查看全部
赞赞赞~~~~~~~~~~~~~~~
qqxlLv.1 发表于 2015-3-28 21:47:51 | 查看全部
怪不得我上大二的时候,营造十讲这门课的ppt不能共享给学生,原来都是他自己拍的照片,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讲课确实非常棒!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