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e周 经验观点 设计书评 查看内容

谈点建筑好不好(一位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故事;喜忧参半、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

2014-4-30 20:55| 发布者: 0eat0| 查看: 4832| 评论: 8

摘要: 建筑师对建筑学的热爱,就是把它化作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睛,对待生活的热爱,种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作者: 张佳晶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
页数: 219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2339670



编辑推荐
书中有的内容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地方让人眼眶湿润,有的创意让人拍手称赞,有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如果建筑业是这个喧嚣年代里美艳的模特,那这本书是让大众看到浓妆之下那张素颜的脸:不是精致,而是迷人!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建筑学是个脱离大众的学科。大众的普世认知和专业界自己的定位是有偏差的。本书通过七篇建筑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一位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故事、喜忧参半和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采用非专业化的语言,呈现出这位特别的建筑师在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作者简介
张佳晶,毕业于同济大学。
  职业建筑师、职业城市规划师、上海交大客座讲师、上海市规委专家。
  高目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乐彼”咖啡店老板、业余策展人、业余围棋高手、业余歌手。
  业余作家,豆瓣id:LP_MASTER ,出过一本小说。
  设计过众多建筑作品、参与过众多艺术展览、操作过众多研究项目。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两只萨摩耶的粑粑。
  男,41岁。
目录
之一 渔歌
之二 塞纳维拉
之三 新江湾城 邻里中心
之四 三桥
之五 青年保障住宅
之六 德富中学
之七 …… 
后记 之一
后记 之二



媒体评论
初见老张是在上海MAO我的演出专场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嗯,这个人应该很有才华;嗯,这个人应该还有些玩世不恭!这本书是在他的再三督促下,我终于侥幸未遂,人生中第一次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整本书。老张确实才华横溢,而他的智慧在于他有独到的思维跟个性的灵感生命跟生活,表达各自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切无常且无分别,我们只需关照自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祝愿老张能继续发挥更多更高的智慧,去圆满他的另类修行!
   音乐人 央吉玛
  这些年我和佳晶闲聊过无数次咖啡、旅行、拍照,但唯独没有聊过他的工作,我想也许是建筑师这份工作把他累得够呛吧。一个作品少不了要搞几年,不同于我们这些一蹴而就的艺术作品,发生得快,消费得也快。而建筑物终归不同,完成后一直就伫立在那里了,好的坏的都要承担着。我原来以为,这家伙多少年也没有和我聊过建筑的事儿,是想在压力之外留些轻松自由。可现如今,他还是说话了,还假装心虚故意问“谈点建筑好不好”?我这才看出来,原来“不谈建筑”是因为了那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难言,毕竟不止是工作,是他的热爱,避而不谈?难呐。
   艺术家 马良
  如果你认识张佳晶很久了,你完全不用去读他的文字,因为这些酸甜苦辣的苦逼悲催中却依旧保持着经久不衰、自强不息的积极乐观的建筑师故事你一定都是知道的。不过隔三岔五想这哥们儿了,还是要翻一段出来读读,然后打个电话给他,继续交流一下苦逼的经验,顺便让他的热情感染下你。如果你不认识张佳晶,那你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然后你也就读懂他了。
   建筑师 一村
  这是一本像微型自传的微型作品集或者说像微型作品集的微型自传:没有豪迈的宣言,只有张佳晶一个人在那里絮叨;没有范型和手法,有的是张佳晶不断的挣扎和扑腾。就像张佳晶的建筑里会有一种野路子的生猛那样,他的文字也带着揶揄与质疑的大胆,以及,不太容易察觉的温柔和不肯罢休的坚持!
   自由撰稿人 城市笔记人
  建筑师就是一个始终活在痛苦当中的理想主义者。
  Yinji
  老张设计的赛纳维拉曾经是赵宝钢电视剧《奋斗》的背景建筑。佟大为走来走去的那个跃层,就是老张同学设计的。可惜,老张当时害羞,没有上镜头。不然,就是当下的建筑优而演的第一位了……当年看了电视剧的镜头,还是觉得北京终于有了现代干净点的住宅楼了。
  建筑民工
  老张的文字真透气,不知不觉就读完了!
  木土mutu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创办设计公司的初期,住宅设计占到业务的主要部分,原因其实非常必然与简单:政府投入的公共项目一般落不到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我们头上,而聪明的开发商会很好地利用我们这些性价比很高的小设计公司。
  在2008年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设计中高端的居住项目以及类似WK这样的大型开发商的前期研究,涉及的项目并没有摆脱当时那个房地产大好的年代而主要都是为富人服务,因为我们也没有超越社会的能力几乎没有人可以超越社会地活着,尽管你知道你生活在一个嚣张的社会里,可依然无济于事。
  然后我设计了无数自己买不起的房子,也曾沾沾自喜地炫耀我的房子比隔壁卖贵了两千块,也曾经鄙视那些在跟我谈豪宅的时候说厨房7平方米够了的老专家。我那时候基本上觉得主卧室没有25个平米的净面积根本不是人住的(不算厕所、更衣什么的),300平米的房子也就只有三个卧室,还得省着点设计。
  2004年,我们公司开始进入居住研究阶段。主要是觉得自己设计住宅的水平已经很牛了,对当下的一些住宅设计现状(包括法规)非常不满,并对在中国很容易形成的单一化住宅设计模式表示愤慨。但是苦于无法像外交部那样对不满和愤慨提出严正声明及强烈抗议,那么无法外交只好内交,就开始自己在工作室内部进行特型住宅及住区发展的可能性研究比如我对当时的时髦概念如空中花园、造镇、小户型、新城市主义、住宅节能的兴趣浓厚,当然这些研究都是很局部和片面的,难以有理论支撑及自成体系但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一定不”的事情说“不一定”了。
  公司项目不忙的间隙,一些粗浅片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出台,然后大家想弄成一本集子。一次下午茶的机会让一个台湾朋友给参与起个名字,他看到我们的语言和图纸都不像传中的建筑师应有的学院派而且毫无主题,就说叫HOUSE CHATTING吧。Chat这个单词还是开始上网聊天的时候学的,觉得很贴切,于是就在后来的几年里连做了两期。

读者评论:
理想的背后
说实话,这本书从2月到手,一直没有时间看完了,我总是觉得自己在忙着干各种活,正经活或者杂活。刚才想想很惭愧,立刻找出来读完了。 
   对LP的印象仅限于豆瓣上的痕迹,可能是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唯一想过的理想是室内设计师的缘故,我一直对豆瓣的建筑师们有着敬意和好奇。LP尤其有趣,如他自己所言,似乎很容易让人对他有各种误读,比如歌手比如咖啡师比如。。。。。。。 
   关上书,我试图重新拼凑我对LP的印象,看到书最后,LP的两位恩师都提到狡黠这个词,那么的确,每次在豆瓣上阅读他的文章也很容易想到这个词来。他狡黠的游走在业主和建筑院之间,似乎是天生的陆小凤。然而,假如有兴趣翻开他的另外一本书《无济于事》,你就会知道,其实这位狡黠的英雄原来也摸爬滚打过来。 
   书很短,我读的太快,当然这跟我毫无建筑基础有关。有时候捧腹大笑,有时候又觉得山水浩渺,简直无从言语。 
   每个人的职业展开来都是一幅画卷,更何况从事的是建筑这种行业? 
   建筑将人与天地隔绝开来,同时又是交通天地的一种容器,我曾经在港岛租住过唐楼,打开门的瞬间立刻就明了为何维多利亚壹号里何超仪有杀人的冲动。建筑可以改变人的禀性。也许每一个建筑师在俯身画图的最初,都怀有一种祭祀的神圣感,然而到最后,可能真实展露给大家看到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妥协和扯皮。这也许是各种行业的相通之处。 
   然而无论如何,能在即使不南北通透的房子里,翻阅这本书时,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普通建筑师略有些“22”的情怀。



建筑背后的故事
国内的一处著名的欧式购物场所,如今是欧美风街拍的圣地。因翻译、校对过几份合同的缘故,我知道该场所的设计建造方、经营方皆是欧洲公司。只是,当我身临其境时,尽管廊柱、喷泉、品牌这些外在的表现彰显着他们的欧洲血统,但我依然觉得这种欧式风格在中国的土地已然本土化了——在我的感觉中,这种欧式并不纯正。只是,若是你要让我说出到底是哪里变了味儿,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却又说不出来。 
  也许,张佳晶的这本《谈点建筑好不好》倒是能给我一个答案。张佳晶在书中讲述了他自己进行建筑设计的故事,这也是建筑背后的故事。 
  有些建筑设计,也许建筑师本人有着很好的构思,只是甲方不喜欢,于是胎死腹中;有些建筑设计,建筑师本人的构思精彩绝伦,甲方也喜欢,只是限于建造经费还有销售的考虑而不得不更改设计;更有甚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上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也冲击到建筑师的设计…… 
  一处建筑如果能以建筑师本人最真的意图呈现出来,实属不易。 
  就像一个孩子,出了娘胎后,他自身的成长要经受外界环境和内在自我的磨合,而非父母希望他能长成什么样子他就能长成什么样子的。 
  在建筑师的心中,设计是有生命的。每一处建筑设计都是建筑师的孩子,是心血凝聚而成的骨肉。 
  我曾经梦想,如果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一定要全部装修成古典式样的,竹藤的家具,清雅的格局。只是,后来等我真的有了自己的房子,并且我先生将装修大权全都交给我时,我却舍弃了曾经的梦想,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的梦想虽然雅致却不太实用。 
  有时候,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在《谈点建筑好不好》一书中,除了在某些方面,建筑师不得不向世俗妥协,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建筑师的灵魂,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我很喜欢22HOUSE的设计,那种小而精的感觉,让每一个渴望居有定所、却由于囊中羞涩而不得不漂泊的年轻人能够有能力负担起安定的生活。 
  漂泊过的人,才懂得漂泊之苦。 
  懂得漂泊之苦的人,才明白给自己现世安稳的人的可贵。 
  所以,我很欣赏张佳晶的坚持。 
  书中体现出来的张佳晶,既有着入世的随和,亦有着出世的清高。他可以在邻里中心的设计中妥协,也可以在三桥的绿化的土壤保护问题上向工人学习,更可以在青年保障住宅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顾及别人的蛋糕。 
  正如张佳晶自己所说,“如果只把建成当成设计的生命,那么设计本身就失去了生命。” 
  设计的生命在于建筑师,“建筑师做每个设计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干嘛,千万不要嘛设计都那么干,嘛甲方都跟他干。” 

1

惊呆

大哭

感动

晕倒

口水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babyxiang2015-3-19 23:35
觉得写的文章很好!读了以后感触颇多
回复
四弟2014-11-25 13:39
书还是不错的
回复
无情的风2014-7-19 16:09
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建筑师的矛盾心理啊!
回复
henry2014-7-18 10:49
写的很生动
回复
saicp32014-7-3 10:02
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回复
还酹江月2014-5-11 03:03
写得有血有肉
回复
esdream2014-5-3 10:25
要说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前的挣扎,城规的可能体会更深一些。一个城市的建设从来不可能按一张图纸施行,必须平衡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
回复
0eat02014-4-30 23:23
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回复

查看全部8个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