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e周 作品 视觉摄影 查看内容

再见,本土三亚的旧日挽歌

2013-3-29 12:57| 发布者: 0eat0| 查看: 883| 评论: 0|原作者: 0eat0

摘要: 我相信,很少会有人喜欢用黑白照片来表现三亚——这样一个沙滩上全是阳光,深海中全是珊瑚的南国度假天堂。那时是四月天,刚走出机场大厅的我就被热气包围。我匆匆钻进一辆出租车,发现没有冷气。女司机把车窗摇得大 ...
[attach]26215[/attach]

[亚龙湾的海滩]


我相信,很少会有人喜欢用黑白照片来表现三亚——这样一个沙滩上全是阳光,深海中全是珊瑚的南国度假天堂。

那时是四月天,刚走出机场大厅的我就被热气包围。我匆匆钻进一辆出租车,发现没有冷气。女司机把车窗摇得大开,笑哈哈地说:“你赶得不巧,前两天还要穿衬衫,今天就已经三十度啦!”车子开动起来,路两侧的椰树向后甩去,一尘不染的风从窗外吹进来,感觉舒服极了。“三亚一年四季都热得要死,开冷气,赔死我!”司机又笑哈哈地说。

这个城市的日与夜


我住在一间半开放的复式酒店房间里。下层是工作会议区,通过一条Y字型的简易木楼梯,分别可以上到安置着宽大床铺的上层两侧。两个床铺区靠近楼梯的一面用淡色纱帘遮掩,在西式镶钻吊灯的闪烁下,若隐若现地呈现出一种浮躁的暧昧气氛。

酒店的后街,是一条原始隐秘的老旧通道,我不知道它连向哪里,只看见各色人物来来去去。从酒店的阳台上可以窥视后街,白天,穿校服的学生、戴斗笠的商贩、白领打扮的少女从这里走过。入夜以后,摩托党开始出动,他们搅动着嗡嗡的闷热空气,穿梭在狭窄巷子的杂货铺之间。他们戴着头盔,穿着拖鞋,光着膀子,一会儿停下来抽烟,一会儿交头接耳,又弹开一样“背道而驰”。在炎热温度蒸发水气而造成的略微朦胧的街头巷尾,昏黄的路灯照下长短变换的影子,裹卷着发动机的干燥吼声,好像侯孝贤电影《南国再见,南国》里的长镜头。

我受老同学D的公司邀请,和他一起到三亚,帮助其公司进行宣传相关的拍摄——其中包括一大票比基尼少女和带有豪华洗手间的游艇。到酒店稍作休息,清理掉门缝下的众多印着白花花大腿和圆滚滚胸脯的小广告卡片后,我和D直奔楼下的大排档。湿润炎热的夜里,在人声鼎沸的市井中吃肉喝酒吹牛皮,对我来说是至高的享受。在北方,这种享受每年大约只能在100天的时间里可以获得。

三亚的老城区中,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客并不多,游客大都挤在大东海和亚龙湾的海景房里,做着跟海岛密不可分的梦。除了本地人,只有常住或为了工作便利的劳苦家伙,才会选择离海有一段距离的老城区。与南方人温润的酒风不同,我的D的啤酒瓶,瞬间就摆满了桌子。当酒精从瓶子里转移到大脑的时候,一些旧时的闲闻琐事成了话题。酒精和南方语言的包围,产生了一种舒服的迷幻场景,我一个瞬间不知道了自己在哪里,一个瞬间又醒了。

回到酒店,再次清理掉门缝下的众多印着白花花大腿和圆滚滚胸脯的小广告卡片后,我和D分别占据了一个床铺互道晚安。当时我想,他如果是个女人就好了。




[attach]26216[/attach]

[鸿洲码头的某度假酒店外]

[attach]26217[/attach]

[这是工作]

[attach]26218[/attach]

[同上]


[attach]26219[/attach]

[从我住的酒店阳台上可以看到后街]


这个城市的鱼与海

大东海是距离三亚市区最近、开发最早的滨海旅游区。鹿回头半岛将大东海与三亚湾隔开。由于度假客的蜂拥而至,“水暖沙白滩平”的大东海已经重负难堪。沙滩成了小商贩的聚集地,他们卖水果、贝壳、工艺品,也提供捆绑住的鳄鱼跟游客合影。大东海的潜水点超负荷地安排着想看珊瑚和鱼群的人,这里的潜水体验被很多人诟病为“涮羊肉”。为了避开人群,我选择了到亚龙湾潜水。

亚龙湾有世界上最大且完整的软珊瑚族群,普通初级潜水深度一般在3-5米的范围。我坐摆渡船到达潜水点,那是西排一块山后的背风海域。巨大的山石上方飘着云朵,彩色的植被覆盖山体。穿上潜水服和脚蹼,戴上潜水镜,咬住呼吸管,我就像追逐久违的自由一样跳入海底。下午的阳光依然强烈,轻易就刺穿了海水,这是老天对于潜水者最棒的赏赐。阳光将珊瑚照得通透明亮,阴影使色彩更加绚丽丰富。橘色白色相间的小丑鱼,随着我的手指游动,当我伸手过去,它们又迅速躲开,再游回来。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奇妙快乐。

在潜水基地东边不远处,就是亚龙湾最富盛名的高级酒店聚集区。一个在时尚杂志和旅游画册中经常出现的地方。


[attach]26220[/attach]

[大东海]

[attach]26221[/attach]


[大东海]

[attach]26222[/attach]

[大东海]

[attach]26223[/attach]

[大东海,为游客提供合影活鳄鱼的当地人]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

三亚免税店在凤凰岭山脚下,往北往东的山腰,是因城市开发而形成的居民安置区。沿着没有名字的小路上山,老房子和小商业稀疏疏地存在着。一些具有明显热带风格的私建别墅旁,是残砖败瓦的垃圾场。这座城中村保留着中国特有的城乡结合部的鲜明风貌,楼房、庭院、棚户混搭。拆迁和建设同时进行,无数钢筋从地面直指天空。

生活在城中村的,有的是本地人(他们中的一位,专门停下摩托车,用发音奇怪的普通话建议我不要拍摄这些房子,原因是“人家不会要给你拍的”。我曾多次听说海南本地人对于外来人并不友善,也相信他的“建议”并非善意,便不理睬,假装听不懂继续我的闲逛。),也有的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经营杂货铺或者带有地域特色的面馆——河南烩面、山西刀削怕、兰州拉面。

当地人在城中村的鱼鲜市场中占有势力,另一个重要的营生是开“摩的”。三亚的出租车大部分集中在机场和沿海的景区,老城区是摩的的天下。开摩的的人三三两两地待在人流密集的路口,用灵敏的眼神盯住你,一旦你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你得抓紧座椅,腰肢、大腿和肩膀同时发力以免被速度甩落。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不过快捷便宜,五块钱就能到达城区里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

凤凰岭往西,是三亚著名的游艇基地鸿洲码头。那是更加国际化的新派区域,五星级酒店、美食、酒吧街都在这里配套聚集。二十多年的旅游发展,使三亚摩天大楼沿山沿海而建,城中旧镇渐渐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代表本土文化的亲海元素。这所有的新旧冲突,都像是一首唱给衰败的挽歌,在翻新和扩张的城市梦想中磨合不见。



    喻添旧 原创图文 版权所有


[attach]26224[/attach]

[驾驶游艇的外国人,正经过三亚大桥下的河道]

[attach]26225[/attach]

[榆亚路的流浪汉]

[attach]26226[/attach]

[凤凰岭下开“摩的”的人]

[attach]26227[/attach]

[这个城市的日与夜]

[attach]26228[/attach]

[这个城市的日与夜]


[attach]26229[/attach]

[这个城市的鱼与海·大东海]


[attach]26230[/attach]

[这个城市的鱼与海·大东海]


[attach]26231[/attach]

[这个城市的鱼与海·大东海]

[attach]26232[/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建议”我不要拍照的当地人]


[attach]26233[/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鸿洲码头]

[attach]26234[/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鸿洲码头]


[attach]26235[/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

[attach]26236[/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
[attach]26237[/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


[attach]26238[/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


[attach]26239[/attach]

[这个城市的新与旧·凤凰岭]



惊呆

大哭

感动

晕倒

口水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