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资助中国大陆的建筑系学生完成他们青年时期的一次国外建筑旅行,并且给予他们研究自选建筑题材的机会,MAD建筑事务所于 2009年设立了 MAD旅行基金。今年是第六届,至今已有 25名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获得了资助,并完成了各自梦寐以求的建筑之旅。 我们认为旅行是建筑师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唯有亲身体验建筑空间,才能启发出不同以往的想法和进一步地了解自我。前卫设计需要根植于本土文化,这正是MAD建筑事务所一直致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希望通过旅行基金传达给青年建筑师的观念。 MAD旅行基金由MAD建筑事务所创立人马岩松先生发起,他将亲自从所有的申请作品中挑选出今年MAD旅行基金的获得者。我们将于2014年7月11日公布获奖人名单。 2014年夏天将有5名学生获得10-14天的国外旅行机会,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城市或地区完成独立的探究。旅行结束后,学生们将有机会在MAD旅行基金报告会上公开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申请资格: • 申请人是中国大陆的建筑、景观或城市规划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包括应届毕业生)。 • 申请人未曾获得过MAD旅行基金。 • 获奖人不得同时获得其他旅行基金。 • 获奖人需完成为期10-14天的国外旅行,并必须在得到旅行基金后2个月内出发。 • MAD旅行基金仅为独立学习探究所提供。 申请方式: 申请资料需包括以下内容: • 申请书(500 字以内:包括建筑设计中的个人理想与观点,希望寻访的建筑或地点,本次旅行与个人学习研究的联系,以及预期的旅行成果) • 旅行计划(包括游览地点及旅行中涉及到的其他资源) • 简历(信息请包含在读大学名称及毕业的时间) • 作品集(申请人本人独立作品,至多6页A4尺寸的PDF文件) 请将以上所有文件编制成一个A4尺寸的PDF文件发送至travel@i-mad.com 请在邮件正文里注明:申请人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学校,院系,年级。 邮件大小限制在 5mb之内。 申请文件名称谨遵格式:就读学校_院系_年级_姓名。 • 截止日期:2014年7月1日,以收到 travel@i-mad.com 的回复邮件为有效申请为准。 • 评选公告:2014年7月11日,评选结果将公布于 i-mad.com 并以邮件通知。 联系: 邮箱:travel@i-mad.com 评选人:马岩松 2013 MAD旅行基金回顾 2013年7月,5位学生从120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每一位入选者都表达出对旅行意义最直观的理解:亲身体验对于充分领会某个建筑物或是某个地方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12月13日五位获奖人聚集在MAD建筑事务所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李斯奇,研究生12级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目的地:西班牙 建筑早已不是柯布西耶口中“居住的机器“,李斯奇认为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跃进,建筑正逐渐褪去基础的功能外衣,散发出超越物质以外的魅力。在这次西班牙之旅中他迫切希望体验的远非建筑外观,空间或是质感的物理属性,他更关注建筑和城市背后“人”的存在感。在西班牙热情奔放的人文与中国冷静含蓄的差异中,李斯奇却将自己的旅行感悟回归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建筑与海,建筑与悬崖,建筑与历史间的千丝万缕才是他在这次旅程中捕捉到的“人”的存在。 王思怡,本科10级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目的地:瑞士 如何在空间上处理传统、文脉和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王思怡希望在从未背弃现代主义建筑的瑞士找到答案。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欢雀也许胜过了理性的探究,却为她带来从细微的生活角度思考的机会。在瑞士,她寻访了众多学校建筑,并从这些建筑里体会到了种宁静的温暖。这都让她更好的理解,建筑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纳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董笑笑,研究生12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目的地:葡萄牙 出于对Siza Vieira作品的钟爱,并怀揣着对建筑水平性的迷恋与偏执,董笑笑踏上了他的葡萄牙之旅。在用最为贴近身体的方式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探究后,他却惊醒,原来仅停留在二维空间的解读很容易产生误读。在地中海的阳光海岸中他领悟到,在自然的馈赠下,葡萄牙的建筑大师们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中的生活本身用建筑语言机智而优雅的表达了出来。 陈析浠,本科09级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目的地:德国 抱着对战后德国是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城市建设与民族创伤的思考,陈析浠踏上了拜访德国和奥地利的旅程。出乎他意料的是,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城市中穿行却全然感受不到当下中国对城市的那种欲望。相反生活的平常性与复杂性在德国的建筑与城市中被反复解读。相比中国城市的批量生产或是怪异填充,城市欲望到底应该如何表达,在什么层面表达呢? 黄耀俊,本科09级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目的地:希腊 黄耀俊认为建筑是生活和记忆的载体,希腊古城中丰富的记忆深深吸引着他前往探寻。他想在这片古老的国度寻找建筑与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神秘的纽带。然而感慨古城如何珍藏记忆的同时,也发觉历史的压抑是古城发展的枷锁。反观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老建筑的消逝与更替,带走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新城既矛盾喜剧却又充满活力,基于对现实的认识我们该如何批判的观察? 2012获奖人名单: - 任天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英国 - 景斯阳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日本 - 潘晖 东南大学建筑学 硕士一年级 目的地:埃及 - 杜喆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荷兰 - 覃斯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印度 2011获奖人名单: - 杜可伟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意大利 - 厉鸿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二年级 目的地: 瑞士 - 陈非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日本 - 梁爽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系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瑞士/德国 - 王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一年级 目的地: 瑞士 2010获奖人名单 - 王琰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日本 - 黄中浩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二年级 目的地:埃及 - 孙守泉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美国 - 王璐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三年级 目的地:瑞士 - 陈晓婷 厦门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三年级 目的地:丹麦 2009获奖人名单 - 吴开聪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美国 - 辛晨光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意大利 - 张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三年级 目的地:希腊 - 库都来提.库都斯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希腊 - 陶醉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本科四年级 目的地:丹麦/冰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