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之美——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作者:赖晓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该建筑群呈长方形,由现存的20座大厝前后依次平行排列,有序地构建而成,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系旅菲律宾华侨蔡其昌及其子蔡资深建造。 说起这里的第一位主人——蔡资深,那可确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蔡资深,乳名浅,字永明,号安亭,官名资深,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蔡资深幼时孤苦,全仗邻里周济为生。直到十二岁那年,回家省亲的蔡其昌一眼看上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将已是面黄肌瘦、衣裳褴褛的蔡资深收为养子。从此,蔡资深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柔情爱意的家庭里迅速成长,并于十六岁那年(1855年)随父到菲律宾经商。由于当时没有电和电灯,蔡资深敏锐的看到商机,从蜡烛生意开始做起,历数年打拼,从一间小小的店铺最终发展成为名扬菲国上下的大商号。但这位年纪轻轻,就已成为豪门大亨的蔡资深,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给过他帮助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蔡资深立慈善、修寺庙、济贫困,乐善好施,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而对于故土那从未消减过的深深的眷恋,更是让他始终都忘不了要衣锦还乡。1862年,二十三岁的蔡资深与父亲蔡其昌一道重归故里。在回到阔别七年的家乡——漳里寮后,二人不待停歇,便在附近广购荒地,组织族人开垦,得良田果园百亩。“争一时之利农不如商,立后世久远之业商不如农”,传统的守土意识最终牵动了蔡氏父子“落叶归根”的情怀。 而对回乡后的蔡资深来说,蔡氏华宅的兴建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传说,当时蔡氏父子曾得到一位风水先生的指点:“如果想要保持蔡家财源滚滚,就必须有不停歇的击石之声。”于是,蔡氏父子当即选址立宅,大兴土木,巨资斥建这一庞大的民居建筑群。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长达五十年的建造过程中,凿石所发出的叮当之声,有如击鼓鸣钟般催进着蔡氏家族及其产业的发展。随着其海外生意越来越红火,家族越来越旺盛,蔡氏宅第也越来越广,得以保存至今。 蔡氏古建筑群总体建构造型呈长方形,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筑设有护厝。大厝之间前后相距十米左右,铺砌石埕相连,埕边凿有水井,铺以井台,以供居民用水。几条两米宽的火巷笔直地贯穿整个建筑群,将厝与厝隔开,以防止当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同时这些石板小路交错相连,每一条小路都会引领你到达你想要去的阁楼或古厝。时值清晨,天气灰蒙蒙的,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我们索性不打伞,冒着小雨走在石板路上,穿梭在这充满古朴韵味的古宅之中,仿佛回到当时那种场景。 走进细看,分布在此间的一座座古厝,屋脊高跷,燕尾脊,红砖红瓦,雕梁画栋,为典型的闽南风格。在屋檐上还可见以各种各样的花纹为载体的磁画,以蓝色为主,环绕整座古厝,视其一眼即被吸引。门外墙砖石上的浮雕,凤翔龙腾,各种动物花草镶嵌其中,栩栩如生,装饰巧妙华丽。门前走廊两侧的墙上,或题字,或镌刻,既不失民间典雅,又不乏富室气派。大门的正上方挂有一块匾额,题有“锦阳流芳”四字,而这即是此族蔡姓的堂号(每个姓都会有自己的堂号,如“王”姓的堂号是“太原衍派”)。入门后,可见门厅两侧的墙壁上书画点缀,隶楷行篆,其作者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一应俱全,更不乏名家之笔,作品各具特色,别有一番情趣,但是由于时代久远,有的书画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书画有墨、金、彩、素等形式,绚丽多姿;匾额有书、卷、扇、菱等方式,千变万化;门窗有圆、拱、方、菱等形状,形式多样。而随处可见的木雕、石雕、泥雕与砖雕等,更是技术精湛,多采用透雕、平雕、浮雕等手法,雕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集聚于此,图案古朴却不乏韵味,兼收了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及南洋建筑的艺术。 远观整座古建筑群,排列井然有序,气势恢宏。据介绍,从远处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就像琵琶乐弦。据民间传说,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地点是一个九天仙女掉琵琶处,因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就被称为“琵琶”形村落。当地人流传两句闽南语的老话:“有蔡姓的富,无蔡姓的大厝”、“蔡浅起厝,越起越富”。1996年9月2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并被评为“福建省最美的乡村”。民间有句俗语“蔡氏古民居,五十年造就闽南‘小故宫’”,意思是说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艺术堪比故宫,不仅单体设计还是整体布局,均堪称闽南一绝。 在现存的20座大厝中,,尚有16座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大厝至今还住着蔡姓人,,对于守土念根的闽南人而言,即使是要出门做生意,也不愿意把空房子外租。我们走进其中一家,深红色的沙发、杉红色的茶几、壁挂电视、石板材地板……所见之景,使我震惊,完全与外面的古香古色迥然有异。而据里面的居民所讲,随着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家家户户都先后富起来,但生活富裕了的人们还是会思及老家,想念那古朴之美。为了留住老祖屋,人们纷纷在不破坏原始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内部装修。 看到蔡氏古民居内外装饰的截然不同,顿时有些伤感,极具古朴韵味的建筑在现代化的社会之下逐渐变味了,在古朴的外表之下却是一幅极具现代气息的场景。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一时不知作何感慨。历史意义与现实发展之间的难以兼容,文物保护与私人产权间的矛盾冲突,在闽南建筑经典艺术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背后,却是那么多的尴尬与无奈。对于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和景区,如果我们不能原汁原味地修补和保护,而是一味地想去追求时代的步伐,改装它的原貌,那么留给后代的将是残缺的历史景观。 蔡氏古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代表,在历经百余年洗礼后,依旧能让人感受到祖先勤勤恳恳、发家致富的拼搏勇气,让人体味到远渡重洋的闽南人落叶归根的乡情。我们要去呵护它,传承它,让子孙后代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还能感受到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智慧。我们需要历史,需要古朴的事物来洗涤日益匆碌的心灵,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潭古井深水,让人们杂乱的思绪在此悠悠荡涤,在此回归文化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