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想法] 为什么上海比北京更好看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感谢 不画图的建筑师 (微信号:archbuhuatu)
授权设计e周(意周分享),作者:老王


北京与上海,帝都与魔都,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现实,悲欢与离合。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城市形态,人文风貌,未来发展各具特色,到底哪个是你的菜呢? 来看看你老王怎么说吧!


180215vjsghbnbuj8nnx2n.jpg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比北京的城市景观更好看?提问者试图从规划与风貌控制角度得到答案。正好老王本人参与过几个城市与建筑风貌的控制导则的编制,也仔细阅读过北京和上海的风貌控制导则,觉得既然这样为何不从风貌控制比较关注的层面出发,对比一下京沪二地?
其实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个对比也无意挑起京沪大战,毕竟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充满感情。以下是老王在知乎对上文问题的回答: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楼主说的不是控规,应该是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导则的内容。这个一般由规划主管部门牵头,比如上海规土局。风貌控制的内容较多,大到城市的天际线、建筑控高、某个区域的建筑形式(风格与特征),小到街道家具、建筑色彩、材质与建筑细部样式等。除此之外,上海还有街道设计导则等国内较领先的风貌管控手段。而这些区别在直观上导致了楼主的这种感受:上海比北京的城市更好看!
那么,下面就几个城市风貌及城市设计中比较受人关注的点来比较一下北京和上海。(上海是国内较早开展都市计划{1930年代}和城市设计,并依靠城市设计导则和风貌、街道导则等进行城市风貌管控的城市)


一、城市格局:上海优于北京
城市格局主要体现在城市路网密度与道路体系。简单来说上海整座城市的肌理继承了欧洲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的特征;上海的地块尺度一般都在300米左右,中心城区甚至只有100-150米,尺度友好,街道感十足,步行体验较好。道路系统中快速路选择高架形式,保证效率的同时,也尽可能保持了原有路网街道的步行友好。

180215h1xor22yikp9hm1z.jpg
上海的街道尺度相对宜人


北京快速路则采用路面快速路+路口立交桥的形式,对城市割裂严重。立交桥占地较大,再加上地块尺度大(北京的快速路与主路并置,次干道、支路体系不健全,小区路由于各类大院存在无法进入城市的交通体系中)加剧了城市空间的割裂,降低了步行舒适度。故宫的存在,客观上也阻碍了交通,分隔了城市。(还可以参考知乎中有关为什么北京便利店数量远远不及上海的文章中“三个半”的观点佐证)

180215r3deu9e7uzyka45y.jpg
三环内的高架无情地将北京城切割



二、城市风貌(管理):上海小胜北京
首先,在城市设计导则上,设立风貌顾问团,深度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其次,从历史风貌上来讲,上海对于历史风貌区采取的是比较苛刻的保护制度,建立了风貌区-风貌街道-优秀历史建筑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最后,对于历史建筑的修复修缮与活化利用的探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

180216lwc1pn44qh2h2t3h.jpg
180216pzhbqsf11hsk7zaz.jpg
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风貌街区顾问引导机制(来源:《上海城市设计导则》)

180216mi9x5461konoq16a.jpg
上海12个历史风貌区
180216yiis3op5ihyoy43s.jpg
上海市历史风貌道路名录(来源:《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公式版》)


北京对于历史建筑保护更强调“点”(历史建筑),对于“线”(街道性)与“面”(区域性)的保护不足,出现了在历史风貌区中极其不协调的建筑,破坏了整体风貌(站在景山上往南看,右手边的蛋)。已有的城市更新诸如后海片区、前门大街以及南锣鼓巷这样的地方,原住气氛消失殆尽,“夜店化”且管理不佳,成为宰客地狱和廉价文创的旅游景点,和新天地改造、衡山路复兴路街区、法租界里弄改造(其实上海类似成功改造还有多处,但都没有“夜店化”)以及社区活化形成的田子坊、永康路(很可惜,最近闭门了,规划也是不停协调和妥协的过程啊)在更新理念上有很大差距。
但是,北京作为帝都,历史遗存中具有较高品质且数量众多的宫殿、园林、宗庙及皇陵建筑等文化遗产,是上海不具备的。

180216b6x65gjcnphc6npi.jpg
180216g86gm0mmtpdh9u5u.jpg
180216jurrhg2vj14601x4.jpg
相对于上海的精细化管理,帝都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显得更加“开放”,同时也造成了大众眼中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和相对杂乱的城市环境


其次,从现代风貌上来说,上海形成了现代简约,中西交融的海派风貌,总体上偏西化;北京则情况较复杂,总体上风貌呈现多元。历史建筑品质很高,具有独立的风貌;老城区内加建、改建及新建建筑修建年代、风格与品质差异较大,风貌不统一;新中心大体形成了现代简约的风貌,但还存有一些标新立异的建筑,在形态、色彩上各领风骚,风貌不好协调。

180217mq00sho3ojy40v0j.jpg
180217eibuq884aialxiqe.jpg
180217zgcc3ic3uz3fcf38.jpg
中西结合的海派风貌铸就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景观,而对于古建和老城区的改造,上海一直注重协调统一,保证历史街区风貌的一致性。


第三,从中心区的城市天际线观感上,上海依托黄浦江-苏州河,高架路系统,形成了较好的城市展示面,便于静态集中展示城市轮廓,而北京则相对缺乏展示面,动态观览更有效果;上海不存在北京以故宫为核心控高的规划要求(这个我赞成,不过故宫或者说老城内建筑风貌控制不太足),各个中心形成了明显的超高层聚合。

180217aieno3poezibntai.jpg
180217nk8zj52izb23ixh3.jpg
北京上海城市天际线对比


最后,从城市色彩和建筑细节上来说,上海拥有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即使是现代建筑,古典元素较容易抽象与运用,体现别样风味又相得益彰,与整座城市风貌较为协调;而传统中国式样元素在部分北京现代建筑中缺乏提炼,常采用拼贴手法。除了五十年代一批较为优秀的民族形式建筑,改革开放后诞生了一批较生硬的大屋顶(北京西站为代表,这与当时的“夺回古都风貌”思想有关,但是落地成果品位不佳),有风味,没品位。普通居民楼(特别是老公房)上海已完成平改坡,不仅改善了顶楼住户的热舒适性,并且对坡屋顶样式和色彩做了统一规划,十分协调,且符合上海的整体风貌特色。(不能否认近些年来先锋建筑师和大开发商的优秀建筑作品,但决定整座城市风貌和景观的往往就是大片普通的建筑和街道)
180217cwvdkkxfnk4gogxk.jpg
180217k3y8m9cso58hhxgz.jpg
《上海城市设计导则》设立了“目标引导,过程控制,鼓励创新”的基本城市规划设计引导原则,同时提出了“引导区”、“引导带”、“引导核”三个具有主导特点的引导对象,将建筑组合方式,建筑群体体量,建筑立面协调,材质选用,色彩体系等一系列控制元素纳入设计原则中,加强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控制

180218y5kqssh4lp585hkh.jpg
对于普通居民楼,上海通过“平改坡”的方式统一建筑屋顶立面效果,力求达到城市风貌的协调统一

180218izwxi3i9fwbsha5f.jpg
对传统建筑元素缺乏提炼,导致北京许多建筑形象效果差强人意



三、城市绿地景观:旗鼓相当,各有千秋
延中绿地成为了上海的中央公园,缓解快速路影响的同时,也是城市核心区的大片绿地,同时,上海各种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数不胜数,和市民关系较为亲近;黄浦江苏州河加持,形成了丰富的岸线。
北京绿地景观主要体现在前海、后海、景山、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玉渊潭、城墙遗址等与历史遗存并置的区域,品质特色均有,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城内较大的公园绿地当属奥森公园,但与市民的关系不如上海的公园亲近。
再就是北京的景观多重视自然,人工设计痕迹较少,比如钓鱼台那一大片银杏,简单粗暴,但也符合北方人的特质。

180218g9h42t3xjd0ydexe.jpg
180218fryyiyrzwa4iqdfe.jpg
北京的天坛、景山等绿地公园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绿色

180218rnzqqu77pp7pq7da.jpg
180218nhcpwsf8wzsil8ls.jpg
180219sa2x8mpi22kjzz6j.jpg
上海世纪公园,延中绿地,徐汇滨江绿地等成为了上海主要的大面积绿地景观,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总体而言,北京和上海的绿地景观各具特色



四、城市公共空间:上海宜人,北京吓人
上海更加精致实用,重点体现在街道小品、家具的品质以及建筑前区/界面的设计上。上海几乎没有适合大规模人群集会的纪念性广场,广场多注重景观与休憩设施,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社交与文化演艺的重要空间。滨水岸线较为丰富,形成了浦江两岸连续的各有特色的滨江公共活力走廊。地下空间开发结合轨道交通,引入风光水绿,高效高品质。二层步行系统的踊跃修建,更加强了各个地块的联系。
相比较而言,北京的公共空间系统,由于政治需要、城市空间格局与交通理念的关系,广场以适合人流大量集合和疏散为出发点,硬质铺地较多,不利于日常市民休闲。大马路,大路网和建筑退界,使得大部分主要道路的街道感不足,建筑前更多是“广场”,用来展示建筑形象。感觉北京是一座适合坐在车上去观览的城市(老城区除外)。

180219fnhv09xhpn108unh.jpg
天安门广场尺度巨大


180219m6g6j999mitqjj6i.jpg
180219ism0qj75xnz4bgt9.jpg
180219sri9967i807q3aqp.jpg
相对而言,上海的广场更加精致,更多的休憩娱乐空间与更小的尺度拉近了市民与广场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上海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商业中心,并且每个商业中心形成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地下,地面和二层步行系统的完善的交通体系,人的交通体验较好;每个层级的中心都做了较为充分的城市设计考虑,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协调,高层建筑及城市形象具有标志性与可识别性;每个中心的功能上,除陆家嘴以强调金融中心外(上海自身对陆家嘴一直保有反思),其余各中心混合度较高,活力十足。
反观北京,目前可以和上海类似的只有中关村(功能混合、TOD、公共空间品质较高且有标志性建筑);国贸地区由于道路阻隔与功能单一,再加上地下空间联系不足,虽然具有标志性,但性质与陆家嘴类似。金融街内部公共空间品质不错,SOM的城市设计,可惜功能更加单一,成为夜间鬼城、缺乏活力与便利(陆家嘴同理)。

180219u8f7s5nfnf7fzj8n.jpg
180220aqa96i9i6aw96626.jpg
180220uns2ok0vutnjr1to.jpg
上海陆家嘴环岛,五角场,北京中关村等,是将人车分流,地上地下空间协调比较好的案例



五、城市管理水平:旗鼓相当
每个城市都有犄角旮旯的死角,上海也不例外,综合来看,上海较北京好。
以老王我个人在北京的旅行、生活经验来看,比如东直门内大街(簋街),三环内(相当于上海的内环内),靠近朝阳和各总部集聚区(相当于上海人口中的上肢角),管理水平较低……本来餐饮集聚,人行道相对较宽,有建筑前区,具有较好街道空间的潜质,但由于管理问题,本来的先天优势丧失。真的没法理解明明吃饭的地方,门口瓜子皮、花生壳、垃圾、酒瓶、污水横流……还可以继续有那么多食客……不能全部怪食客,管理是硬伤。还有帝都时尚的门脸之一,三里屯,周围黑暗料理车和摊位、电动摩的横行,无论对卫生、交通还是城市面貌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除此之外,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上海也较北京领先(行政改革方面上海深圳真的是领头羊),率先在全国合并了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成立了规土局,对于多规合一,规划落地都有了更充分的保障。(北京终于在16年年底组建了北京规划和国土委员会)



最后,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上海可以在城市设计方面在全国做地这么好?
想明白后答案豁然开朗:因为上海有


180220r3guuf2vtav42atg.jpg


编辑:老张

图片来源:
《上海市城市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公示稿》
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上海市城市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公示稿》


感谢 不画图的建筑师 (微信号:archbuhuatu) 授权设计e周(意周分享),作者:老王


投稿邮箱:esheji@163.com



发表于 2017-8-11 13: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6 11: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好厉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